(原标题:资产管理新规逐步落地“节日卡”理财产品消失)
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仅剩三个月,此时银行理财产品转型压力倍增。过去银行通过“保本高息”等噱头存钱的理财产品也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中秋国庆期间,很少有银行推出相关理财产品。同时,过去大额存单等高息存款产品利率不断下调。
节日理财淡出市场
大额存单利率持续走低
过去,节日是银行募集资金的时间节点。在此期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普遍高于日常同类产品,被称为“节日品牌”理财产品。然而,今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银行沉默了。
003010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与以往相比,今年很少有银行推出中秋国庆专属理财产品,甚至大部分银行都没有推出中秋国庆理财产品。
此外,记者以“中秋国庆”为关键词搜索中国财富管理网,未发现相关理财产品。去年只推出了几款相关产品。
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过去节假日的理财产品主要是短期、高收益的保本产品。但在资产管理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向净值化转型,具有短期高收益特征的保本产品已经开始退出市场。因此,理财产品的节日属性也将开始淡化。”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节日理财产品的消失,一向收益率为4.0%的大额存单并没有重现。目前银行大额存单最高利率仅停留在3.5%左右。
“自6月底以来,我们没有利率高于3.5%的大额存单。过去那些高利率的产品,现在都没了。”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这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优化政策的实施不无关系。据了解,存款利率新报价方式已实施三个多月,影响最大的是长期存款利率,尤其是3年期存款利率。根据融360数据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新规出台后,3年期存款平均利率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这也意味着,过去收益率高的存款产品,未来可能会继续下跌。
传统理财
净值化转型加速
今年是资产管理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随着保本理财的消失,低风险高息产品也消失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未来获得更高的财务回报或存款利息不再容易。但高收益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投资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呢?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后,居民理财仍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如大额存单等保守型产品,或收益变化不大的货币基金;如果你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继续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或者选择股票和基金。
她还建议投资者在购买产品前充分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进行选择。同时,建议
前海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一方面,资产管理新规已逐步落地,银行理财产品一定不能承诺保收益。正如理财市场萎缩,低风险偏好基金寻求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的另类产品;另一方面,无风险利率下行,以投资固定收益产品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降,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收益”产品将满足投资需求,这将成为低风险偏好基金的布局重点。
光大银行首席分析师王亦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到2021年底,大部分银行的理财将按照监管要求进行整改,终止《资产管理新规》过渡期的临时性政策,资产管理行业将逐步进入全面实施《资产管理新规》的新阶段。
王亦丰认为,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将推动财富管理业务持续规范发展;其次,财富管理公司主体将更加多元化,机构竞争强度增强;同时,理财规模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代销渠道将成为推动AUM成长的重要力量。而有了这个过程,养老理财、跨境财富管理、ESG、FOF等特色产品将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