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一点,我现在缺钱。虽然保险的收入不多,但我做了这么多年,平均年收入差不多10万,现在这一块没了。”海涛(化名)投诉不卖保险后影响。
海涛原本是北京一家外资寿险公司的代理人。因为保险意识觉醒较早,2007年去“金博会”找保险公司,接触了一些中资、合资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但觉得不达标,于是开始自学保险知识。2010年10月,他从以前的同事(保险代理人)那里买了一份保险。后来考虑到可能会给家人加保险、买保险,干脆加入了国外的人寿保险公司,拿了代理人资格证。那年12月,他开始做兼职经纪人。
2013年左右,公司开始对兼职代理和全职代理实行同样的考勤要求。海涛“从兼职变成了全职,没有接到公司的任何通知”,而且他离自己的管理办公室很远,一趟需要2个小时。“且不说他们晨会的质量(指的是保险公司代理人的晨会集体培训或分享活动),我一个人无法接受这种出行时间,只好放弃出勤”。
此后,他的收入受到出勤率问题的影响,新订单和续约只能靠佣金维持五年(主要是前两年),但他也没有发展团队。
今年年初,海涛因季度考核不合格被“淘汰”,失去了代理10年的“工作”。
要不要再找份工作挣点收入?当《证券时报》记者问及这个问题时,海涛回答说:“我想去上班,但现在非常非常困难。家庭因素是一方面,我的年龄也是一个问题,离开原来的岗位时间太长。这些都是非常大的问题。”
海涛在外企工作多年,英语能力不错。现在他带儿子录亲子英语,试着做视频号。
回想起在这个保险行业的所见所闻,海涛明白代理人数量的大幅度下降。“2015年我经历了代理人考试取消,人员增加看到了一个高峰,以后肯定会下降。怎么会没有呢?进来的人的素质是有的。”他说,这段时间人数突然减少,肯定有疫情的原因,但即使没有疫情,也会下降,所以很多人考核通不过,或者基本素质没有达到,行业要有必要的基本门槛。
“当代理人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符合做这个行业的基本条件时,如何让人员稳定下来其实是保险行业最大的问题。”海涛认为,人之所以留不住,是因为国家的代理人制度,也是因为保险公司更细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他深刻认识到,保险公司不可能“以人为本”,每个人面前都有KPI(关键绩效指标)。比如因为离管理处太远,向公司申请调到离家近的管理处,但没有得到同意。每个管理办公室都有自己的兴趣。“最后,不同的人甚至告诉我,‘招一个人就可以走。’太生气了。这只是救赎和羞辱。”海涛说。
说到被“淘汰”,海涛说有疫情,也是“有点退”。他解释说,去年疫情后,小区不能去,办公楼也不允许进,维护客户比较麻烦,影响了与客户的沟通。正常情况下,有自己制定的盈余计划,但是上一个考核季度太不幸了,没有一个订单签字,导致连锁反应,导致本季度业绩无法完成。
“当然,我不喜欢抢,也不会把‘个人笔记’卖给别人。有些关系很好,直到我离职他们才知道。”海涛说,投保10多年后,他的客户只有100多人。
海涛还谈到了行业违规的“夸张”。一位准客户想给两个孩子投保,但客户提出在投保前“退佣金”(代理人把佣金退给客户是违法的),因为某大型寿险公司河北分公司一位高管的朋友提醒客户“都可以退佣金”。海涛不同意,签单成了“黄”。“就连某个层面的人都表示,这个行业的竞争潜规则被放在了光明的一面。”海涛说,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2010年12月到今年年初,我正式离职的时候,中间有人要求我进入这个行业,都被我劝退了。原因很简单。他们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他们看不到每个公司可能仍然有一个系统,要么是纸面上的,要么是秘密的,他们根本负担不起。”海涛举例说,如果公司单方面宣布他改变了出勤情况,像他这样“较真”的人肯定撑不了多久。他坚持10年的原因主要是基于“可靠”的人员,他希望信守对客户的承诺。
“当然,我的公司还不错。我有客户去其他保险公司做代理,差不多两年后就走了。”在海涛看来,代理团队动作很快,这是由于保险公司的短期激励。“一对新人上来看真正的牛。如果你看几个月,它就会消失。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也可能是突击,他们只是看开了多少订单就给多少奖励,后面也没多想,先不说他们是否能照顾好客户和服务,他们直接把“事业”政策全部开了一遍。这种情况太多了,主管不在乎。有些人仍然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估计他们见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新兵老兵。”
海涛对自己经过10年的努力被淘汰感到愤愤不平,同时给出了一些建议。“评估是一刀切的。不管做了多久,一次考核不合格,就直接处理掉。你做的所有生意都与你无关,没有宽容宽限期。”他说:“这种一刀切的评估留下了后遗症。为什么会有很多争议?可能是在最近一两周,在考核的压力下,乱象出现了,代表客户签字,承诺给客户返利……”
28法则下,保险公司真正在乎的只是20%的“最佳销量”,而不关注其他代理人的“生死”。许多公司必须称之为“长期主义”,但对长期代理人没有特殊待遇。“为什么不给长期工作的特工一个宽限期呢?其实一个做了很久的人是有信心继续做下去的,积累了一定的客户服务,肯定是对客户负责的。”海涛说。
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代理人是不走运的。
标,能不能对长期从业的代理人进行长期考核?长期综合考核也是为了防止意外,避免“误杀”突然“点儿背”但其实还不错的代理人。这样,对客户、对保险公司来说,又有何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