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截至6月底,产品存续规模25.8万亿元,——家银行理财吸引投资者超6000万
来源:经济日报
银行业金融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整体银行业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其中,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有序推进,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1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0.39万亿元,占比79.03%,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1.75个百分点和23.90个百分点。
从分布和营收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和财富管理公司共发行新产品2.55万只,募集资金总额62.41万亿元,为投资者共创造营收4137.51亿元。
个人投资者人数达到6114万
“银行理财仍然是人们投资理财的主要选择。”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达到6137.73万人,较年初增长47.45%,同比增长137.71%,其中个人投资者6114.09万人,较年初增长1965.99万人;机构投资者23.64万人,较年初增加9.26万人。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2021年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产管理新规定》)实施的第三年,也是银行理财规范转型的最后一年。目前,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稳步推进,理财业务逐渐打破“刚性赎回”,回归“受托代客理财”的本源。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0.39万亿元,占比79.03%,同比上升23.90个百分点。
与净值化转型相对应,银行理财市场存量资产处置也在稳步推进,其中保本产品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6月末,存续余额仅为0.15万亿元,同比减少90.68%。
从理财产品的运营模式来看,开放式理财产品的规模和占比不断提升。2021年上半年,开放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58.60万亿元,占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额的93.90%,募集资金同比增长10.09%,占比高于去年同期3.86个百分点。
至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其突出特点是封闭期进一步拉长。2021年上半年,全市场新封闭产品加权平均期限总体呈上升趋势。以6月为例,其期限为281天,较2020年12月分别增长13.13%和39.99%。
“封闭式产品期限拉长,说明理财产品满足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银行业金融登记托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的深入,保本保利的产品将不复存在。因此,投资者应及时转变投资观念,提高判断投资风险和选择金融机构的能力。
“下一步要从提升国家金融能力的高度,提高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决打破刚性赎回,实现‘卖方尽职’和‘买方自身责任’的有机统一,促进银行理财健康可持续发展。”董希淼说。
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作为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最大参与者,服务实力和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新发行18只ESG主题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超过100亿元;截至2021年6月底,ESG主题理财产品全市场存续余额超过4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50%,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14倍。
此前,工银理财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发布了CSI“碳中和”资产配置指数和绿色金融理财产品。前者聚焦于高碳减排和深度低碳领域30多个细分领域的债务资产,后者主要投资于符合绿色金融主题的绿色债券和股权资产。
此外,今年上半年投资绿色债券的银行理财产品超过800只,投资规模超过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16.79%,同比增长26.46%,为我国绿色经济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在实现财务回报的投资目标的同时,还具有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目标。
“下一步,银行理财要继续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下,理财资金要在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董希真表示,尤其需要参与ESG投资体系的塑造和完善,优化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同时,财务管理部门应完善绿色财务标准、企业信息披露和激励约束机制,助力绿色资产管理的发展。
理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过程中,理财公司也作为配套系统的产品出现,如今已经成为理财市场最大的机构类型。截至2021年6月底,已成立理财公司28家,其中正式开业21家,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8家,产品存续规模10.01万亿元,占理财市场比例达38.80%。在已开业的21家理财公司中,按控股股东类型区分,共有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6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6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6家、农村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1家、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2家。
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是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从法律关系上看,银行理财属于直接融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银行并不承担投融资风险。但在此前的“保本理财”时期,银行理财更像是间接融资,常与存款混淆,导致本应分散的投资风险反而集中在银行体系内,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积聚。
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监管层要求银行的理财业务与信贷、自营交易、证券投行等业务分离,通过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机构运行,这便是理财子公司。
《报告》认为,理财公司的异军突起使得我国理财市场主体得以进一步丰富,为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不同类型的理财公司在产品结构、投资资产等方面呈现不同特点。
从产品的存续情况看,截至2021年6月末,在理财公司存续的10.01万亿元产品中,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最大,达5.42万亿元,占比54.15%;其次是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3.52万亿元,占比35.16%。
从产品的发行和募集情况看,2021年上半年,新发行产品数量最多的是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发行产品1513只;其次是城商行理财子公司932只,以及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750只。
“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将严格落实监管部门要求,充分利用‘资管新规’过渡期收官的关键时期,持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理财业务转型,规范理财业务发展。”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上述负责人说,该中心将继续完善理财信息披露平台,支持、引导理财产品发行机构通过行业统一渠道披露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产品查询途径,提升银行理财市场的透明度。(记者 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