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工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重点落实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满足人民群众金融需求等。并将“为群众排忧解难”理念充分融入金融服务实践的方方面面,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做身边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贯彻新发展理念激活实体经济新动能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工行始终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深化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民营企业合伙人服务提升工程”,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打造“数字普惠”体系,积极满足小微企业需求,用“工行温度”守护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截至6月末,工行投向制造业的各项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超过80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普惠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增速超过40%。
“看到业务蒸蒸日上,资金周转的压力逐渐让公司经营捉襟见肘,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重庆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的负责人说。当时,企业正面临“成长的烦恼”。由于企业处于发展期,主要资金用于扩大公司的生产线。由于行业环境的影响,上游公司支付周期加长,公司资金周转突然出现问题。
在走访工行普惠分行期间,工行重庆渝中黄杨新城支行了解到企业的实际困难,并向企业介绍了工行的“税贷”。该产品可根据企业纳税情况核实贷款金额,无抵押物,贷款利率优惠。随后,工行开辟绿色通道,上下联动,在短时间内为企业成功办理了200多万元的“税贷”,有效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助力其走上发展快车道。
“十四五”开局之年,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被寄予厚望。在服务科技创新企业方面,工行先后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科技创新活跃的重点区域设立了10家科技创新中心。根据科技创新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痛点和融资特点,工行从零售业务、资金结算、投融资服务、资源引进四个维度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一揽子、全流程、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截至6月底,工行对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须振兴。工行积极发挥金融优势,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工行“兴农通”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品牌,坚决履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和责任,为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做实事、做好事。截至6月末,工行农业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全行县域网点6100多家,覆盖近1800个县,县域覆盖率超过85%,东北地区
近日,工行还与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工行发布《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推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15条措施。“十四五”期间,工行每年将投入不少于1万亿元用于乡村振兴,充分满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需求。
坚守人民金融底蕴擦亮服务金招牌
中国工商银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贯穿业务发展全过程,始终坚持“人民金融”的大背景,真诚理解客户需求,真诚重视客户体验,苦心解决客户问题,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可用性和覆盖面,努力打造“身边的银行、值得信赖的银行”。
“工行驿站”是工行持续提升惠民服务的重要举措。通过打造休息椅、饮水设施、充电设施、无线上网、共享雨伞、金融知识书籍等多功能服务的共享区域,为惠民提供多元化服务,让百姓严冬有一丝温暖,炎夏有一丝清凉。截至2020年底,工行辖内近1.6万家网点基本实现了惠民全覆盖,累计服务客户和社会公众2500多万人次。
“30多年来,我只信任工行!”江西一位90岁的范婆婆感叹道。范的眼睛是老花眼,她的听力受损,而且她不识字。工行江西南康支行的员工长期以来为范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了范的信任。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提供金融服务“适老”方案成为满足银发客户需求的重要课题。工行在网点自助设备上优化旧版功能,系统自动识别客户年龄。60岁以上的客户,会动态优化老年人常用功能的交易界面,将显示字体加粗放大,卡号分段显示,弹出字体加粗,方便老年人自行完成交易。同时推出专为老年客户打造的工行手机银行幸福生活版。字体大、设计简单,语音助手交互升级,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获得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务。
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工行自主研发“融安e信”大数据反诈骗系统,有效保护客户“钱袋”。这
系统整合了来自社会公信体系等多方权威信息,对涉案电信欺诈的账户进行重点监测预警,及时向客户提示风险,对电信诈骗实时自动预警,从源头上降低诈骗得逞的概率。截至5月末,“融安e信”已应用于工行内部28个业务条线、40个业务系统,共计71个布控环节,累计预警风险交易652万笔,涉及金额2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