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车销量大幅增长,但目前新能源车承保仍然使用传统车险条款。传统车险能否满足新能源车主对车险的需求?多位新能源车主接受采访时均表示,目前车辆遇到的问题仍在传统车险保障范围内,尚未出现新能源车特有的问题,但担忧动力电池的保障问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保险行业和消费者对推出新能源车专属保险的呼声很高。但是,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新能源车具有特定风险,且受限于数据不足等因素,新能源车险产品面世仍需时日。
传统车险难以覆盖新能源车风险
近年来,新能源车销量大幅增长,但目前新能源车承保仍然使用传统车险条款。传统车险能否满足新能源车主对车险的需求?多位新能源车主接受采访时均表示,目前车辆遇到的问题仍在传统车险保障范围内,尚未出现新能源车特有的问题,但担忧动力电池的保障问题。
家住北京的刘章勋驾驶新能源车两年多,他告诉记者,比较担心与新能源车电池相关的风险,比如电池自燃等。另外,他的车有遥控驾驶功能,所以也关注自动驾驶方面的意外保障。
“小剐小蹭还好,但如果是‘三电’(电机、电池、电控)问题或者大事故,比如电池自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可能就要看情况了。”另一位新能源车主国先生告诉记者,现有车险的保障不一定让人踏实。
蒲先生的新能源车出过一次险,他也很关心电池的保障问题。“万一出险时电池坏了,那修起来可贵了。”他说,“之前没有碰到这个问题,下次买保险时要留意一下。”
记者通过电销渠道联系了多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均表示目前新能源车险条款和保障范围与燃油车一样,并且个人也无法通过保险产品给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投保。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表示,燃油车的条款难以覆盖新能源车的特有风险,例如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包括充电设施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此外,新能源车目前的保险费率与风险不匹配。
保险业积极探索新能源车险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车险相关工作已经启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在进行新能源车保险专属条款制定、风险定价和理赔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何时推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时间。
受历史数据和经验所限,新能源车险在费率厘定、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一定难题。
银保监会财产险部主任李有祥表示,目前新能源车受总体保有量小、车型迭代快、产业化时间短、潜在风险未完全显现等因素影响,行业掌握的新能源车的承保理赔数据有限,影响了对新能源车险风险保费的测算。
在朱俊生看来,新能源车的风险环境非常复杂。比如,新能源车当中涉及的新技术应用较多,有可能带来风险;新能源车的电池寿命对保险理赔的挑战非常大。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认为,与传统车辆相比,新能源车在能源动力、物理结构及风险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新能源车的风险与其使用的电池关系较大,不同类型电池的防水防热等性能都不相同,电量衰减折旧情况也有区别,这些都会对车险费率产生影响。
金融科技50人论坛青年成员周运涛认为,保险行业非常重视新能源车专属示范条款的推出,因事关重大,在推进节奏上相对审慎。同时,目前仍存在几个方面的难题:第一,新能源车险的定价逻辑与传统燃油车险存在较大差异,也更为复杂。第二,新能源车基础数据的缺失,给精算定价带来难度。第三,新能源车制造技术快速迭代,给保险定价带来挑战。
周运涛认为,新能源车保险示范条款的推出,不宜操之过急,建议充分做好前期调研论证,尤其是基于有效基础数据的风险研究。
保险业与汽车行业合作有待加强
保险定价基于大数据法则,而目前大量关键数据在汽车企业、电池厂商手中,保险公司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不够,难以对风险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与管理。
珠海中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对记者表示,新能源车电控系统是运营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专业的系统检测机构,没有汽车企业提供相应的行车数据作支撑,只对新能源车的硬件进行检测,结果可能就是“无异常”,但实际可能暗藏风险。
在周运涛看来,仅依靠保险行业自身积累的数据无法反映风险全貌,应加强行业内外部的信息和数据共享,鼓励行业加强与汽车厂商和电池制造商的合作交流。
记者了解到,现实情况是保险公司、车企、电池厂缺少合作,数据共享存在不少困难。
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建立动力电池大数据平台,认为这可让动力电池的生产、使用、维修、保养等记录“阳光化”,方便后期的梯次利用和报废拆解。
“动力电池大数据到底如何收集、如何使用、如何产生价值,目前大家还没有形成共识。”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说,一方面,一些车企、动力电池企业会认为数据涉及商业机密,尤其是有的企业不希望外界看到他们产品的安全性水平;另一方面,部分车主会认为动力电池数据收集时会涉及个人隐私,比较在乎地理定位等信息。
梁锐认为,保险精算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应通过新能源车大数据,精算保险费用和保险费率。建议保险企业促成并利用好来自车企后台、第三方电池安全监控平台、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平台等数据资源,进一步丰富特色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