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公布2019年业绩的基金公司中,多家公司出现了利润下滑,其中,中银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国投瑞银基金等同比下滑10%左右,而申万菱信基金、长城基金、长盛基金等同比下滑超过20%。
根据数据分析来看,管理规模尤其是货币基金管理规模的下降对许多公司造成了影响,如中银基金、国联安基金、农银汇理基金等基金公司,2019年货基管理规模同比均下降超过20%。
目前,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头部机构稳健增长的同时,部分中小机构却步履维艰,如浙商基金与南华基金,已连续两年亏损。
货基规模下降成背后推手
管理规模的下降是利润下滑的一大诱因,而根据目前情况来看,下滑主要集中在货币基金。
中银基金2019年净利润8.68亿元,同比减少10.79%。根据数据显示,相较2018年,中银基金的总管理规模同比下滑5%,其中,货币基金的管理规模下降最为严重,同比减少近40%,缩水846亿元。
按照中银活期宝的年报来看,该货基548亿的规模约可以为中银基金带来9000万元的管理费收入。以此计算,中银缩水了的846亿元货基规模将造成1.38亿元左右的损失。不过,2019年中银基金的非货币基金规模也有所增长,在业绩上可形成一定对冲。
与中银基金情况类似的还有国联安基金与农银汇理基金,这两家基金公司2019年净利润分别下滑38.24%与39.18%。根据数据统计,国联安2019年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同比下降21%,缩水23亿元;农银汇理2019年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同比下降27%,缩水345亿元。
在货币基金收益持续走低的当下,货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低。根据数据显示,全市场718只货币市场型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中,超过300只货基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跌破了2%。而在2018年初,货币市场型基金的7日年化平均收益率尚还高于4%。
天弘基金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危机,海外央行进入一轮新的货币宽松周期。在此背景下,中国央行也实行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向金融市场投放大量流动性,以保证金融体系稳定,以更好支持实体有序恢复活力。以3个月存款利率为代表的货币市场利率从春节前2.8%附近的利率水平下行至当前1.8%以下的利率水平,隔夜回购利率更是一度下降到0.8%的低位。货币市场基金主要的投资品种是短久期国债、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存款、存单和质押式逆回购等资产,此类资产与央行的货币政策、银行间的资金面高度相关。在当前宽松的货币背景下,可投资的资产收益都出现了大幅下调,故而收益进而跟随下行。
金鹰基金2019年净利润同比腰斩
金鹰基金2019年营收3.1亿元,净利3033万元,分别同比降低13%、51%。在统计整理的非货基金规模排行中,相较2018年,金鹰基金的名次下滑了23位。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金鹰基金偏股主动型基金规模减少24亿元,同比下降24.5%;债券型基金规模减少93亿元,同比下降48.1%;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减少122亿,同比下降39.8%。
规模减少的同时,产品业绩也不如人意。在金鹰基金2019已正常运作的42只产品中,共有10只产品跑输基准收益率,其中,金鹰技术领先基金与金鹰鑫瑞基金均跑输基准收益率10个点以上。
在中信证券对广州证券的百亿并购中,金鹰基金的股权也被剥离退还给了广州证券原控股股东——越秀金控。据悉,金鹰基金于2020年1月3日收到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出具的准予变更登记(备案)通知书,广州证券将其所持金鹰基金股权转让予越秀金控事项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两家基金连续两年亏损
而在已披露经营业绩的基金公司中,南华基金和浙商基金仍处于连续两年亏损的状态。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南华基金2019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932.78万元,净利润-437.83万元;浙商基金2019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168.66万元,净利润-1,066.75 万元。
而这两家基金公司目前的管理规模均不足百亿,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南华基金于2019年共发行3只产品,但清一色均为债券型基金,合计规模不足15亿;而浙商基金则于2019发行了9只产品。
当下,基金业的马太效应愈加显著,行业利润主要被头部机构所占据,头部机构稳健增长之时,中小型机构却步履维艰,中小型基金公司想要脱颖而出愈发困难。
小公司获取资源的难度正在不断加大,业内人士表示,“渠道端目前对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的选择越来越严格,产品池主要面向头部机构。除此以外,想要获得资源,小公司付出的成本也不一样。”
(原标题:“宝宝”不争气 基金不挣钱!货基规模下降 这些基金公司净利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