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张燕北
临近年底,机构投资者的偏好悄然转向,开始向更广阔的市场发力。
统计显示,自12月以来,截至28日,上交所50ETF和沪深300相关ETF基金已获得超过360亿元的大规模流入,整体规模增加了4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临近年底,业绩真空期叠加时,短期市场风格变化更为频繁,市值风格有望修复,资金向股票ETF借出,布局新年行情。
12月大盘类ETF吸金364亿
规模增加400亿。
作为机构资金的“风向标”,股票ETF产品的资金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偏好。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净值更新,12月累计有363.7亿元资金涌入上交所50ETF和沪深300相关ETF基金。
资金的净流入也推高了大盘股ETF的规模。11月末,上交所50ETF和沪深300相关ETF基金总规模为1822.8亿元,截至12月28日已增至2222.16亿元,净增加约400亿元。
具体来看,自12月以来,华泰白锐沪深300ETF的份额增加了26.88亿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增长了30%以上。按平均成交价计算,该基金净流入高达135.48亿元,成为2021年最后一个月吸金最多的股票ETF产品。
由于机构资金大量认购,华泰白锐沪深300ETF规模也有所增长,当月增加145亿元,最新规模突破550亿元,创历史新高。
机构买市场,华夏上交所50ETF也是重要选择。据Wind统计,截至12月28日,华夏上交所50ETF基金份额达211.1亿股,基金资产净值达694.52亿元,创历史新高。
与11月30日的171.89亿股相比,12月华夏上交所50ETF份额增长22.81%。根据12月以来的平均交易价格,有近130亿资金净流入。作为最大的股票ETF,预计2021年基金规模将超过700亿元。
与此同时,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也获得了机构资金的大额买入。
具体来看,截至12月28日,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的基金份额分别达到58.28亿份和44.99亿份,较11月30日分别增长15.25%和18.8%。从12月以来上述基金的平均成交额来看,分别有约38.97亿元和35.33亿元买入上述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从股份变动幅度来看,华安CSI 300ETF基金的股份从11月底的3.51亿股增加到12月28日的8.95亿股,增长超过1.5倍,净流入超过7亿元。
据华南某公募基金人分析,今年大盘股表现普遍偏弱,但从风格转变的预期来看,大盘股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已经跌出投资机会,今年调整充分,估值更具吸引力。
一些机构还表示,市场风格继续从增长转向价值,从高估值转向低估值。部分机构投资者明年逐渐开始重新分配投资机会,增加了经济企稳等新因素对短期市场的影响。
此外,从股票ETF产品的特征来看,存在“跌多买多”的反向操作特征,ETF规模与标的指数短期内呈负相关:指数快速上涨时,ETF通常存在净赎回;当指数快速下跌时,ETF容易出现净认购。
年末板块高低切换明显
大盘股和低位蓝筹股已经修复。
股票ETF产品往往被视为机构资金的“风向标”,近期资金涌入大盘股ETF也引发了市场风格转变的担忧。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受益于估值优势和风格转换预期,大盘股的投资价值再次受到青睐。
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年底,有一个明显的高低切换
光大证券表示,近期消费板块交易热度明显上升,换手率明显上升。一方面,消费有望成为本轮风潮的主力军;另一方面,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消费板块的业绩稳定优势有望再次凸显,市场风格也有望回归消费。
在风格转换下,消费者领导者将首先受益。在消费风格的演绎中,领导者往往是最突出的,领导者的表现更加确定,也更受市场青睐。近年来,基金公募中热发行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大型基金数量有所增加,对龙头的配置偏好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龙头股价的上行趋势。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表示,短期内,a股正蓄势过年,准备迎接年初躁动的市场。12月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变异毒株的蔓延在全球市场造成了一定的波动。同时,随着年末机构资金博弈升温,a股板块轮动加剧。
国内外政策有不同的趋势。在“稳增长”政策的暖期,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积极主动,市场流动性将保持充裕,年初信贷供给有望加速,MLF降息的概率也在增加。在市场震荡的环境下,我们可以逢低布局春季躁动的方向,有利于消费增长。
部分“Top Stream”基金经理也对明年市场发表了看法:明年市场的关键词应该是分化:行业之间、同行业上下游、同赛道细分领域之间会有很大的分化,布局会集中在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制造业领域。
明年产业链利润分配会有很大的变化,今年打击会更大。
大的优势制造业、消费行业等公司,明年的盈利预计会有较大改观。预期宽信用、稳增长、提振内需将是明年政策重点,那些由于短期景气波动被错误定价的公司将是下一阶段布局重点。
市场阿尔法机会主要在两个方向:一是转型经济下,科技制造与大消费有长期超额收益;二是PPI-CPI剪刀差收敛,中下游盈利能力修复,建议重点关注提价能力强或行业空间大,且估值消化充分的消费蓝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