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坚持保本微利原则,坚持为群众缴纳保费,切实防止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采访中,记者听到不止一位政府官员这样说。
惠民保险不是纯粹的商业保险,更体现的是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在政府推动的惠民保险项目中,已成为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第三方机构等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共识。
理想状态下,在政府引导的惠民保险模式下,政府提供相关政策和流程支持,商业保险公司测算设计保险方案并提供服务;在营商与惠民的平衡中,保障方案更全面,保障责任更丰富,为百姓提供更实用的健康、医疗、护理等增值服务。
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惠民保险是一个非常创新的产品,在国外没有先例。随着惠民保险覆盖人群的不断增加,如何做好事,让惠民活下去,也面临着持续损失风险、保险欺诈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诸多挑战和风险。
第一,持续亏损的风险。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惠民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经历完整的保险期。这意味着惠民保理赔的风险敞口仍然不足,不排除部分地区未来可能遭受损失。
短期损失风险在意料之中,但持续损失风险的影响是巨大的,会造成参保人群集中在患病人群,保险公司参与的积极性会下降,从而影响惠民保险的可持续性。如何防止派息率的大幅涨跌,保证内容的无序扩张和收缩,保持惠民的平稳运行,是一项需要提前思考、布局和全面协调的工作。
第二是保险欺诈的风险。虚假病历,虚假住院,虚假事故.近年来,各种名目的保险诈骗层出不穷。其中,短期商业健康保险是重灾区。随着惠民保险的进一步普及,预计骗保风险也将增加。
惠民保险本身就是保本微利的产品。考虑到惠民保险覆盖特殊药品和医保目录外药品,价格偏高。一旦发生保险诈骗,影响将是巨大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包括进一步完善系统设计、利用技术和大数据完善反欺诈体系、加强保险知识普及教育等。从而防止惠民保险成为保险诈骗分子眼中的“唐僧肉”。
第三是数据安全风险。随着医保信息的互联互通,大量的数据汇聚和高质量数据的价值可能导致更多的攻击威胁。如何促进数据的安全有效共享和应用,需要规范数据管理和应用权限,保护信息和数据安全。
总的来说,惠民保险扩大了现有医疗保障体系的广度和深度,降低了人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另一方面,惠民保险也为保险业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了契机和平台,是商业健康保险服务民生保障的新探索。
今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发文规范城市定制医疗保险业务,对该类业务的保障方案制定、业务风险、业务和服务可持续性、市场秩序等提出明确要求。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虽然惠民工程目前仍在摸索中,但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相信保险业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