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门的FOF(基金之基金)产品正在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新“灵娜美女”。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向市场推出FOF战略产品的步伐明显加快。宁银理财、银辉理财等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均在11月密集发行FOF战略产品。
FOF指的是基金中的基金,其实就是资产管理机构可以参与股权市场,分散风险的一种投资模式。投资经理相当于专业的“基金买手”。
关注长期稳定的FOF策略产品,在银行理财市场持续升温。驱动因素是什么?面对“基金赚钱,人不赚钱”的局面,如何选择基金构建投资组合,让投资者赚钱?
近日,招商银行理财外包投资部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详细讲解FOF产品投资的“秘诀”。
FOF的热度正在上升
FOF产品是银行实现理财净转型、参与股权市场的重要模式,这已经是市场共识。
今年以来,这类产品的分销逐渐回暖。招行理财外包投资部负责人刘睿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从FOF模式本身来看,可以定制风险等级,满足不同风险等级的理财需求。第二,从客观市场环境来看,现在股市的结构更加分化和波动。FOF投资自然注重投资的多元化,通过分散投资平滑净值曲线,让客户更好地赚钱和体验。
FOF产品早期主要由保险资产管理发行。由于保险资产管理不能直接参与股权市场,必须通过FOF模式参与。公募基金自2017年开始发行FOF产品,今年在规模上有了重大突破。
据华宝证券近期统计,截至10月30日,以基金成立日为基准,FOF产品数量为205只,较2020年末增长43.36%。总规模1884.62亿元,整体规模增长106.98%。
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1年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共发行FOF产品221只,发行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0.22%。FOF产品的募资规模占理财产品总募资规模的0.31%。
“事实上,就是在这一两年,FOF站了起来。”刘睿表示,“简单总结一下,第一,FOF模式有自己的优势,体现在产品设计丰富度高,分散投资更稳定。第二,整个市场都在变化。过去市场追求短期业绩和相对排名,产品短期收益很高。事实上,风险或波动会相对较大。这种模式没有以客户的需求和财务管理为出发点。”
陆睿认为,这种模式正在慢慢改变,再加上对养老的重视和FOF产品的表现,市场对FOF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收益产品,另一类是混合产品。从今年的表现来看,银行理财的FOF产品虽然不如公募基金,但高于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水平。
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FOF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78%,固定收益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54%,权益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0.50%。
也就是说,在银行理财客户的投资偏好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持有期较长,FOF产品可能是一种分享超额收益的稳健理财。
“买家”的投资策略
FOF产品是银行参与股权市场的一种方式,其投资经理相当于“专业的基金购买者”。那么,FOF的投资策略是如何形成的,投资研究如何合作进行投资决策?
记者哇
“战略配置是一种相对长期稳定的配置。可以认为是一个长期模型,长期的分配决策应该用长数据或者稳定的结果来做。战略配置一定要确定,不能随波逐流,不能上下追逐。这就是战略配置。”陆睿解释道。
陆睿表示,战术可以灵活一点,其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无论是获取超额收益还是规避回撤或风险,都要有战术调整。在他们的框架内,他们只是不能偏离战略太多。比如20%股权配置比例的战术,就是围绕上下战略配置调整几个点的范围,否则战略毫无意义。
战术是一套赢赔率的操作方法。简单理解,就是赔率看价格,胜率看宏观环境。“如果经济好,流动性充裕,就应该配置更多的权益资产,因为胜率更高,上涨的概率也更高。”陆睿说道。
最后,我们关心的是如何筛选资金。陆睿表示,首先要对基金有一个清晰科学的细分分类,然后在细分分类下设定标准,包括投资团队、投资理念、风格、流程、投资业绩等等。“比如业绩,如果一只基金过去业绩不错,就要分析它为什么好,是否可持续。这是最关键的。同时风格的稳定性很重要,风格不能漂移。”
上述因素评估后,招行理财协会将进行分级管理,最终形成资金池。“我们将基金池重新划分为主池、关键池和核心池。所有基金都应该贴上标签。对于进入不同资金池的基金,“信心”不同,跟踪频率也不同,会动态跟进调整。比如根据表现和程式化漂移做动态评估。”陆睿说,这些细节是颗粒度的体现,颗粒度越沉越深,这就是FOF的价值。
在陆睿看来,筛选资金的标准是选人和选资相结合,没有严格的限制。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投资经理有不同的方法,但一切都是基于基金经理的认知和自己的市场观点形成的。
>“比如,基于人,我们做FOF和做底层资产很核心的区别,就是要研究人的行为,看他的行为是否可持续再进行配置。到底配置到什么样的维度,思路是不同的。如果以风格配置或者对人的配置为主,可能体现出来更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变化不大的、比较长期的组合。”刘睿进一步解释。对于上述投研框架,战略和战术两层主要由招银理财资产配置研究团队贡献,特别是中间层战术,要实时跟着市场“跑”,更需要配置团队的智慧。而筛选基金,则是由招银理财研究基础资产或者基金类团队贡献。“总体上,对于银行理财而言,投研一体化模式才是更容易输出的投资模式,也是更高效的方式。”刘睿认为。
竞争力如何衡量?
转型后的银行理财,不可避免会与公募基金同台竞技。
市场关心的是,银行理财子发行FOF类产品,优势是什么?特别是与公募基金相比,在存在投研短板的前提下,如何做出竞争力?
刘睿认为,最大的优势是银行理财投资范围更广,可以做的产品类型更多。例如,招银理财FOF产品线涵盖多资产FOF和另类策略FOF的组合,这是与公募基金两个完全不同的策略领域。
过去两年,招银理财委外投资团队最重要的事情是做产品、管产品,同时把投研体系搭好。刘睿表示,“投研体系搭建和成熟需要时间的积累,无论是权益还是FOF投资。原来银行这方面稍有欠缺,对我们而言最核心的是业绩、投研体系和可持续发展,虽然规模也有一定考核要求,但不是一个约束,业绩和投资体系是最重要的,做好了才能表现出好的结果和好的规模增长。”
回到市场来看,无论哪种投研框架、策略,最终产品有没有竞争力,还是要看客户是否认可。“首要评价维度是起码要跑赢业绩基准;第二要和市场同类产品比较。”刘睿认为,要做到这些有很多技术细节要考量,比如分散性,股和债、商品这些资产如何配置?
刘睿称,他们偏好适度分散,而不是过度分散,否则有效性会减弱;再如集中度,不会配置得很集中(不超过10%),不太会出现哪一部分特别差或者特别好,对稳健更适合银行理财客户的需求。
去年夏天,招银理财发行首只多资产策略FOF产品(R3中风险),年化收益大约6.7%,符合招银理财预期。与公募基金相比,招银理财FOF产品整体业绩排名大约前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