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获悉,三季度,在银行融资规模较上季度大幅增长的总体形势下,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反其道而行之,开始积极控制规模。究其原因,一是估值方法切换后,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规模提升压力过大;二是资产管理新规过渡期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老产品遗留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整体来看,银行理财市场转型稳步推进。中国财富管理网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7%,净值比超过86%,市场运行平稳。
净值波动变得正常。
“我们不想去扩大自己的规模。”对于“部分城商行受监管部门引导控制理财规模”的市场传闻,某城商行资产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所在地区监管部门并未提出这一要求。
负责人解释,担心产品净值能否稳定,担心规模增大后客户会质疑净值波动,导致巨额赎回。
理财产品的估值方法是财富管理业务彻底净值化的痛点和难点。今年9月,监管部门要求将此前采用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股票资产改为市值法,整改工作应在10月底前完成。叠加9月30日财政部发布的《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银行理财产品将从摊余成本法转向市值法已成定局。
从金融市场的反应来看,9月以来,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剧。根据普益标准统计10月最后一周(25日至31日)银行理财市场数据显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新发行的封闭式净值产品波动幅度较大,股份制银行产品净值大幅下跌,较上月下跌0.23个百分点。国有产品净值连续三周上涨,环比上涨0.17个百分点。
有办法控制净值。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客户的特点是相对保守,风险接受度较低。因此,如何保持财富管理净值的稳定,满足这一人群的理财需求,成为转型期银行理财业务尤为重要的问题。
9月30日,由于某明星价值理财产品收益不及预期,兴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兴银理财特意发布道歉信安抚投资者,足以看出银行理财的压力。
长期以来,在转型期间,许多现金管理产品和定期理财产品为了增加收益,尽量减少净值波动,倾向于配置以摊余成本法计价的资产,如ABS、私人债务、二级资本债务、永续债务等。
如今,在估值方法切换的相关要求下,上述可以成本法定价的资产都受到了约束。银行理财如何控制净值的波动和回撤?
上述资产管理人向记者透露,在银行主要有两种手段。第一,在投资端,利用信托账户控制净值波动,比如将成本法估值的标的资产进行分配调整收益,通过“以丰补拙”的方式控制净值波动。
第二种手段是调整超额管理费。“通常,理财产品经理会在产品上设立一个业绩基准
老产品的问题集中在资产池中不合规的资产,尤其是非标资产,其中很多涉及私募股权投资、产业基金、政府基金、实债资产等。这不仅期限长,而且难以偿还,最后成为问题资产。“实力雄厚的银行可以直接回到谈判桌前。”上述人士表示,他们资金充足,利润不错,能够负担,但对于小银行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大银行、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顺利推进、理财子公司逐步良性运营的大趋势下,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银行的理财业务未来如何发展,备受业内关注。目前,银行理财整体转型趋势正在改善,特别是在上述新规的约束下,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实现快速增长,超出市场预期。CICC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随着行业标准化进程加快,银行融资最艰难的过渡期可能已经过去,而在净值下半年,银行融资将实现更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