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

证券时报:降低成本不一定要降息 利率市场化改革仍在进行中

2021-10-09 17:16:00 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降本不一定要降息。利率市场化改革仍在进行中。

证券时报记者孙露露

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LPR)两周年之际,央行行长易纲、副行长刘国强近日就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发表了详细文章。

国内一些知名学者曾经说过,顺利了解中国的利率体系是一门很棒的学问。当时的背景是,2013年以来,央行陆续创造了SLO、SLF、PSL、MLF等多种英文缩写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些被外界戏称为各种“粉末”的工具,不仅承担着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量化功能,其利率价格也成为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货币政策工具的价格功能。但是,更多的政策利率很容易向市场释放混乱的政策信号,以至于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机构报道分析、推测哪个工具才是利率真正的“锚”。

随着2019年LPR改革的推进,答案变得更加清晰。改革以来,央行逐步形成了每日逆回购和每月MLF的操作实践,强化了这两种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利率“锚”的地位。易纲在文章中也明确指出,MLF利率是央行的中期政策利率,与公开市场操作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共同构成了央行的政策利率体系。

利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具有“定海”的功能。然而,如何将政策利率有效传导至市场,为市场主体日常交易提供资金价格参考,充分发挥政策利率的宏观经济调控功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经过近30年的不断改革,我国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其中“MLF利率-LPR-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是改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关键。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上述三级利率传导机制中包括LPR在内的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为市场主体留下了自由调整的空间,兼顾了微观主体对资本价格的不同敏感度,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调整提供了更多空间,共同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调整。因此,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并不意味着央行必须降息。

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但利率市场化改革仍在进行中。正如易纲所说,利率市场化既要“开放”,也要“井井有条”。除了LPR和贷款利率定价之外,许多阻碍市场化利率形成的障碍,包括融资平台的软预算约束和存款无序竞争,都需要逐步消除,以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栏目导读

17个国家及地区跟随美联储降息 全球经济或陷衰退

  全球降息潮启动  在美联储二度降息之后,全球降息潮来势汹汹。短短两天之内,有多达17个国家或地区跟随降息,但全球股市依然延续震荡

发布时间: 2020-03-20 13:59
宏观   2020-03-20 13:59

3月楼市调查:土地市场乍寒已暖 一线城市率先复苏

  一个本来只想考及格的学生,竟然考出了100分。  这句话用来形容蛇口太子湾再合适不过。作为深圳疫情稳定后第一个开售的千万豪宅项目

发布时间: 2020-03-20 14:01
宏观   2020-03-20 14:01

央行马骏:LPR暂时不变并不代表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2020年3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同业拆借中心发布了新的LPR报价,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4 05%和4 75%,均较上月持平。  一些观点认

发布时间: 2020-03-20 14:05
宏观   2020-03-20 14:05

香港金管局拆解美元流动性紧张之谜

  全球市场异变的核心动因是美元流动性恐慌。美元资金拆借成本亦相应提高,并未跟随美联储减息而下降。政策传导作用需要一些时间,情况应

发布时间: 2020-03-20 14:05
宏观   2020-03-20 14:05

住建部: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开复工率超过85%

住建部: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开复工率超过85%

发布时间: 2020-04-07 09:11
宏观   2020-04-07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