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峰低谷差价3至4倍!我国全面推行分时电价 有效降低尖峰负荷
7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分时电价新机制,要求各地结合当地情况推行分时电价,提升电力系统整体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分时电价简单理解,就是对电力进行分时段计价。最典型的分时电价就是目前很多地方已经推行的峰谷电价。新的分时电价机制把一天24小时分成高峰、尖峰、平段、低谷、深谷等多个时段。每个时段的电价都不一样,高峰和低谷的电价差在3到4倍。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所研究员 杨娟:高峰时候实行比较高的价格,低谷时候实行比较低的价格。尖峰电价就是在高峰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针对1到2个小时,在高峰电价基础上提高20%。我觉得这个政策实施以后,效果也会是比较明显的,能够有效地降低尖峰负荷。
同时,在日内用电负荷或电力供需关系具有明显季节性差异的地方,要健全季节性电价机制。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比重大的地方,要建立健全丰枯电价机制,合理确定时段划分和电价浮动比例。
专家介绍,此次出台的新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分时电价的范围,扩大到了除国家有专门规定的电气化铁路牵引用电外的,执行工商业电价的电力用户;对部分不适宜错峰用电的一般工商业电力用户,可研究制定平均电价,由用户自行选择执行。
电能无法大规模存储,生产与消费需要实时平衡,不同用电时段所耗用的电力资源不同,供电成本差异很大。在集中用电的高峰时段,需要加强电网建设、调动高成本发电机组顶峰发电,供电成本相对较高;反之,在用电较少的低谷时段,供电成本低的机组发电就可以保障供应,供电成本相对较低。分时电价是基于电能时间价值设计的,引导电力用户削峰填谷,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所研究员 杨娟:高峰需求增加的这种投资成本要占到整体的电力成本的1/2—2/3以上甚至更高,这些投资需求主要是由高峰用电的需求来决定的,所以如果说减少高峰的用电需求的话,可以适度减少投资需求。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逐步在各地推行分时电价机制。截至目前,已有29个省份实施了分时电价机制。当前,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电力消费结构加快变化,用电负荷呈现冬夏“双高峰”特性,保障电力安全经济运行面临更大挑战,对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提出了迫切要求。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 刘庆:这次电价机制的主要的亮点是加大了峰谷电价的价差,应该说给了我们调节能力一个更强的信号。从长远看,对我们的双碳目标的实现应该说有积极的推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