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重点领域。一批民生工程将加快推进。
来源:经济信息日报
随着年底临近,各地政府纷纷披露民生工程最新进展情况表,“提前推进”“有序推进”成为关键词。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加大部署力度,把民生短板工作摆在优先位置,齐抓共管。除了老旧小区改造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托幼、医疗等也列入重点投资名单,一批重大项目将推进和加紧推进。
近日,不少地方密集公布民生工程进度清单。其中,合肥市31个民生项目投资141.88亿元,支出111.62亿元,资本支出率78.67%。其中,11个民生项目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其余20个项目有序推进。
截至10月底,大连市15个重点民生工程24个项目中,“实施供热设施维修改造”等9个项目实现年度目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00万平方米”等8个项目超额完成10月节点目标,“新增15所公办幼儿园”等7个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15个在建项目中,4个项目将于11月底前完成年度目标,11个项目将于12月底前完成年度目标。
地方政府仍在启动新一批重大民生工程。近日,上海“五大新城”重大民生工程密集开工。本次开工的19个项目总投资约215亿元,重点关注医疗、教育、保障性住房、交通、生态环境等民生领域。
这只是一个缩影。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民生投资稳定并在改善。前三季度社会投资同比增长11.8%,其中卫生投资增长31.4%,教育投资增长10.4%。
“今年以来,各地加大民生项目支出,相关投资项目保持较高增长,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刘向东对记者《经济参考报》表示,加快民生项目建设,一方面有助于补短板,优化投资结构,提升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更大程度释放民生红利;另一方面,更加关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扩大社会服务消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有利于稳定投资、促进转型、引导发展。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也对记者《经济参考报》表示,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一方面有助于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民生工程融入新基建,蕴含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发展智能交通、数字基础设施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相关部门加紧部署,将民生列为工作重点。从重点领域来看,预计将加快推进更多惠及民生的项目,涵盖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托幼、基本医疗等领域。
11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着力解决民生痛点,牢记民生期待,解决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拖欠问题
江苏省提出,到2025年,护理床位占比达到70%以上,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名额达到4.5个/千人。全省每条街道都将建设一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具有专职护理、日间照料、家访和医疗服务等功能。每个县(市、区)建设一所养老院,每个区市建设一所三级老年医院,实现县级行政区老年大学全覆盖。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告诉《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记者,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有助于促进“保民生”和“稳增长”相互促进,提振发展信心,增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的内生动力。但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效解决教育公平、医疗保障等公共关切,也要关注城乡差异。要确保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持续推进民生工程实施,健全民生工程长效机制,有效补民生短板。
刘向东认为,在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根据居民需求增加民生设施供给,尊重居民意愿开展旧城改造等项目,也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特别是要注重提升家政、养老、儿童、医疗卫生等社会领域民生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全民共享。还要加强对民生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管,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在政策资金支持方面,刘向东建议,既要在前沿使用财政资金或地方专项债务资金,也要利用好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集,增强民生项目投资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