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早间,钉钉在杭州召开发布会,向外界公布了最新的战略定位和6.0新产品。官方指出,这是云钉一体战略后,钉钉最重要的版本升级。
发布会上指出,钉钉服务了全国21万所学校1.4亿学生的在线上课。
因响应停课不停学带来巨大声量的钉钉,此次也在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功能与产品。对于钉钉未来在教育领域的布局方向,此次公布的产品也透露出更加清晰的脉络。
从管理层打通局校联动
早在2019年3月推出千校计划开始,钉钉就一直都坚持“帮助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大主题,无论是其后续推出的“家校共育”,还是联合支付宝推出的教培机构产品解决方案,所有的动作,始终都围绕在“数字技术普惠教育”的大主题之上。
从产品细节来看,每一次大的产品迭代,都是钉钉在服务教育场景上的一次拓展。例如,此次钉钉6.0中的局校家管理服务平台,教师工作台、AI跳绳和AI作业批改等新产品,贯穿了教育局、学校、家庭等场景。不仅横向拓宽了服务学校、教师的能力,也在场景上,切入到教育管理层面。
对此,钉钉相关产品人士指出,在疫情背景下,线上教育被大量普及,对教育局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对于线下课,线上课堂相对缺乏固定性和常态化属性。对管理机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原有的管理手段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课程形态。通俗来讲,学校的教学开展情况、学生的实际到课情况都无法有效地掌握。
另一方面,快速的教学形态转换下,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有效适应,如何将区域内更适合在线平台的优秀教师筛选出来,将他们的课程传播扩散,从而构成区域内的教学公平,这也是对于监管机构较为重要的点。在这两块核心痛点之下,线上课程的透明度对教育主管机构而言尤为重要。
“如果无法掌握下属学校的真实运行情况,在管理上容易和一线教学脱节,决策难免滞后,甚至失效。”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校长郗云江指出。其表示,钉钉局校家管理服务平台解决了教育局日常管理的痛点,比如权威消息的快速传达,优质课程的推送,信息的反馈收集等。
“钉钉局校家管理服务平台打通教育局、学校、家庭之间的连接,提供一站式管理运营能力,帮助教育局更清晰地了解全区学校的运行,并深入到家长层面。帮助教育局更清晰地了解,协助管理者日常判断和决策。”郗云江介绍。
据透露,截至目前,钉钉已经服务超过2100个区县和21万所学校。
为老师赋能,为家长减负
除了场景的上探外,钉钉也在既有场景下,着力加深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例如,此次发布会上钉钉公布的“教师工作台”,就是对教师工作场景的打包梳理和服务优化。
据介绍,该产品集成了备课模版、在线课堂、作业布置、班级信息统计、通知发放等教师常用功能。在钉钉上,老师能完成绝大部分教学教研工作。
对此,杭州胜利小学校长郭荣强则表示,教育信息化一定要简单高效,为老师减负。其指出,在目前教育生态下,中小学老师的工作密集度非常高,工作一天下来没时间吃饭喝水上厕所是常态。这样的情况下,教育信息化如果不是从简单的角度出发,那么教育信息化是推行不下去的。
衡水市枣强四中英语老师李青指出“教师工作台可以汇总我工作中的相关教学任务,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步骤,能辅助我统计教学效果,减轻无效工作的负荷。”
同时,教师工作台也集成了智能作业产品,可实现自动批改,减少老师的重复性工作,进一步帮助老师提效减负。目前的智能作业涵盖语文朗读练习,英语口语评测等内容,名师真人发声,可纠正口语发音,并自动分析打分。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的英语老师陈嘉谊表示,老师原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逐个检查的学生作业,在使用AI作业批改后,老师节省下了大量无效时间。同时AI作业批改也能直观地统计学生的作业掌握情况,帮助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学计划。
持续布局数字化普惠教育
方永新指出“数字技术正在重塑我们工作管理方式,在各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教育行业信息化水平也在快速发展。钉钉持续深入教育行业的不同场景,推出数字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使用角色的需求。”
钉钉局校家产品解决方案负责人棋弈透露,“钉钉的目标是能够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能够完成课前、课中、课后的各种动作。除了在工具层面的提效减负外,也希望钉钉能够帮助老师看到自己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任务评估。
谈及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指出,在未来,钉钉希望更好地服务于现有的用户群体,不断加强开发能力,通过开放的方式将业务做得更深更广。
同时引入一些简单易用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例如此次发布会上钉钉推出的宜搭平台。其指出,学校里面的业务形态变化比较快,但是当前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是跟不上学校的升级和迭代。例如,在疫情期间,教育部门针对健康上报提出大量的需求,但在极为紧急的情况下,产品的开发是完全跟不上的。
随着快速变化的时代,低代码的产品形态反而能够更好地帮助教育部门,帮助学校应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云钉一体后,钉钉针对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更加多样丰富有厚度,能够解决更多场景和更多用户的问题。方永新称,钉钉会在教育行业持续投入和摸索,致力于成为中国教育数智化服务平台,推动数字技术升级与教育服务方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