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各种条件制约,去年以来半导体芯片供应不足,给下游企业造成了不少困扰。今年以来,汽车、手机、家电等行业也听到了芯片短缺的声音。
别克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芯片短缺导致GL8等热门车型产量下降30%以上;TCL手机厂商表示,显示驱动芯片和解码芯片是手机产业链中最稀缺的;小米的总裁陆更缺手机。“不是缺乏,而是极度缺乏。”
然而,在恐慌中,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警告称,投资激增正在加剧半导体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未来几年,行业产能将大幅增加,随着需求下降,利润将受到冲击。德普资本也在今年3月表示,全球半导体投资热潮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和行业崩溃。去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对地方投资芯片项目发出了类似的警告,要求地方政府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风险意识。
目前“一核难求”的时候,对半导体产能过剩的担心是危言耸听吗?
多因素导致“缺芯潮”
《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半导体产业链中,上游制造端的晶圆厂建设耗时较长,产能难以快速扩张。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终端的体量不断增加,对芯片的需求持续上升,芯片供应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汽车厂商受芯片短缺影响最大。目前,通用、福特等公司已经减少甚至停止了部分车型的生产,国内车企也受到了部分影响。芯片短缺的影响仍在手机、智能家电领域蔓延,家电芯片短缺、涨价、交货时间延长等消息不断传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两业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和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宋佳告诉记者,在本轮全球长期半导体景气周期中,由于全球产业供给周期延长和半导体应用需求快速发展的双重影响,半导体产能出现结构性紧张,短期内难以解决。
华信金通(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吴泉告诉《证券日报》,芯片出现供应短缺。从内生角度看,投资不够有效,供给能力和产业能力尚未形成。从外部来看,半导体作为全球化和分工合作程度较高的领域,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导致供应链中断、延期交货、产能不足,导致全球出现不同程度的芯片短缺和缺货,即所谓的“缺芯潮”。
在芯片供应紧张的背景下,很多企业甚至对布局芯片项目、跨界扩大产能犹豫不决。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和企业投资芯片项目热情高涨。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仅去年上半年,全国就有近20个地方签约或开工建设化合物半导体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因此,国家发改委对地方投资芯片项目发出警示,按照“谁支持、谁负责”的原则,对造成重大损失或造成重大风险的,将予以通报并追究责任。
在全球协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看来,之所以现在出现“缺芯”的情况,部分原因是因为商品数量庞大。“商品加剧了缺芯,导致芯片价格上涨,触发芯片。制造商增加了供应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可能会发生
也有机构预测,明年半导体产能短缺将得到缓解,届时部分工艺和产品可能会出现相对产能过剩。近日,TSMC表示,将首先解决汽车行业的芯片短缺问题,公司正在优先生产汽车芯片。2021年上半年,TSMC汽车用MCU芯片产量同比增长30%,预计年增长率可达60%。
吴泉认为,德州仪器对产能过剩的警示值得行业关注。作为一家老牌半导体企业,德州仪器对半导体行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洞察。大量新进入者可能会扰乱或破坏半导体产业的生态和供应链。
即使是半导体行业的新进入者也对未来的产能过剩保持警惕。LGD显示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们也自主研发了微显示驱动芯片。近年来,这种芯片供不应求。目前主要以代工为主。为了防止过剩,我们将控制产能。”
记者了解到,芯片投资与产能释放之间存在时滞,从启动、测试、试产到产能利用率提升,大约需要12个月到24个月。今年全球芯片短缺导致全球资本聚焦半导体行业,相关公司投入大量新产能,产能释放时间集中在2023年。也有机构预测,2023年下半年会释放大量芯片产能,之后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大量新产能将在2023年释放
“在市场前景不确定的背景下,行业巨头的战略具有不确定性,这也使得半导体芯片行业从合作战胜竞争转变为竞争战胜合作。在此框架下,半导体行业优势产能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局面将同时存在。”华为云MVP马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基于过去几十年的产业积累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半导体产业已经达到迭代升级的新发展阶段。在宽松的政策、资本和市场环境下,中国半导体企业更加努力实现“变道超车”。在加速主流硅基芯片布局的同时,它们也在不断积累
极布局碳基芯片、量子芯片等前沿技术。“硅基芯片是否会出现过剩危机,还要看碳基芯片甚至量子计算的进展,在这两方面我们的进展都不错,如已经在8英寸基底上成功制备了高密度高纯半导体阵列碳纳米管材料,材料纯度可达99.9999%,还有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石墨烯材料,已经证明具备优异的电学性能。这些都意味着碳基集成电路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化基础,‘碳时代’即将到来。”马超表示。
从市场下游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快速发展,芯片价值愈发重要。同时,随着第三代半导体、自动驾驶和AI技术的发展,未来对相关芯片产品的需求仍将放大。
蓬勃的需求正推动中国芯片企业快速崛起。宜信财富董事总经理、资本市场负责人王浩宇认为,目前中国芯片产业链的主要问题是上游材料、设备国产化率较低。他表示,“我国在芯片设计的很多细分领域实力并不弱于海外巨头,但在芯片上游的关键环节,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比如光刻胶和光刻机等。即使我们拥有28纳米成熟制程的代工厂,芯片生产也受到了限制。”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球半导体芯片的产能每年以大约1%至3%的速度增长,但对芯片的需求却基于科技的进步。业界对于产能过剩的预期往往是基于当前市场需求进行的预测,没有考虑到未来更多智能化产业的芯片需求。
行业研报:
开源证券:借“全球汽车电动化”东风 功率半导体行业乘风而起
长城证券:晶圆代工龙头业绩超预期 半导体行业持续高景气
半导体行业周报:业绩全线高增长 存储芯片量价齐升
(原标题:半导体产能过剩预警:未雨绸缪还是白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