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储能行业频频迎来利好政策。首先是新的储能政策应运而生,随后引入了分时电价机制,为用户侧储能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据多家券商分析,在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新能源储能市场蓄势待发,有望打开千亿元的市场空间。同时,由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也将推动电化学储能的发展。
近日,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总监陈建华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对新能源汽车在储能领域的潜力做了详细分析和展望,尤其聚焦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的细分领域。他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发展推动了锂离子电池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为锂电池储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单元,能够与电网系统有效互动,促进调峰填谷。
陈建华表示,由于目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不具备与电网系统实现双向互动的功能,行业内对于电动汽车与电网的融合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相关的经济效益也不是特别明确,导致新能源汽车作为分散储能单元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储能”模式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与电网能量互动是趋势
“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鼓励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等分布式储能设施聚合,探索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多种商业模式。”《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之前,业界早就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成移动储能单元进行了设想和探索。
2020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要从单纯的汽车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数字空间转型,能源、交通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要升级。同时,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合作,鼓励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站,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能源互动。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储能政策的出台,使得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的联系更加紧密,想象力更加丰富。
陈建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板块的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锂电池储能是近年来储能领域发展迅速的技术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发展推动了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推动了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互动融合,通过削峰填谷,使新能源汽车成为移动储能单元。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储能产业的第一层关系,即锂电池储能,在本质上已经发挥了作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后,电池成本的下降造成了锂电池储能技术经济性的合理转折。”陈建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除了第一层关系,业界也非常关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互动融合。
陈建华解释说,新能源汽车充放电与电网的双向互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东吴证券的分析,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储能市场的增长是高度确定的。预计2025年新能源储能需求将达到163GW/511GWh,储能市场空间将超过6000亿。长期来看,有望达到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储能市场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CATL(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新、特斯拉、比亚迪等电动车产业链公司争相布局。但实际上,不同的企业在布局节奏和投入上有很大的差异。“在储能领域,电池厂商的动作相对积极,但新能源车企的步伐并没有明显加快。”陈建华表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互动存在一些障碍和挑战。他说,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都是单向的,放电后不可能通过充电桩将电能传输回电网。为了实现与电网的双向交互,需要对车辆本身的结构进行调整,这种双向交互无论是在初始设计阶段还是后续的软硬件升级中都要包含在内。
“车企的动作之所以迟迟不下,不是技术层面无法实现,而是行业内还缺乏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的相关标准,导致车企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车辆升级改造。”陈建华认为,这是大多数车企在这方面缺乏动力的根本原因。在他看来,新能源车企有意与电网互动,但这只是“锦上添花”的卖点,并不会成为其开发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主要动能。
记者注意到,虽然仍存在挑战,但部分车企已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能源互动领域进行积极布局。比如2020年,蔚来与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公司进行了深度合作,车网互动是合作的重点。同时,双方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向电网反向送电进行了多次技术尝试。按照蔚来的规划,公司将鼓励用户在低用电时段充电,用电高峰时段对电网进行放电和调峰,实现调峰填谷,提高电网容量效率。
能量互动尚存挑战
“新能源汽车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是可以预见的,尤其是与电网互动的模式,也备受业界推崇。但这块市场蛋糕能有多大,业内尚无定论。”陈建华认为
,目前很多城市还没有实施削峰填谷的用电模式,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互动,究竟会享受到多大收益,取决于这块市场总体的规模。在他看来,目前行业内还未建立相应的统筹机制,包括具体的商业模式和最终的利益分配,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去推动。“让企业能够充分享受到电网互动带来的经济收益,才是让更多的新能源车企参与其中。”陈健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推动电网互动,离不开用户侧的配合,用户需要去适应新的充放电模式,最关键的还是要让用户从中找到经济效益,减少其用车的成本。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其中便提及了要引导用户削峰填谷、改善电力供需状况、促进新能源消纳。陈健华认为,引导用户削峰填谷是个系统的工程,具体到新能源车的用户层面,是需要他们渐渐适应车网互动的模式,改变其用车及充电习惯的。从目前来看,行业内现有的商业模式,还无法对用户形成稳定的激励。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的结合,与电网的互动,确实有很多细节值得探索,还需要产业的各方力量去推动。”陈健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的攀升,上述领域的商业前景会进一步明朗。
板块聚焦:
引导市场主体多渠道增加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 政策力促储能产业快速发展
千亿级赛道迎利好!两部门发文力挺储能 概念股纷纷触及涨停
(原标题:储能行业频频迎来政策 车联网互动需要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