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尔木向北行驶约60公里,一片布局良好的盐场映入眼帘。这是中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进入湖区后,车速明显减慢,车窗被摇下。太阳高照察尔汗盐湖,翠绿色的卤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如“天空之州”。
四年前,当上海证券报记者第一次调查时,察尔汗盐湖还有些空旷。今年的察尔汗盐湖特别热闹,很多“游客”接踵而至。这些“游客”并没有沉迷于这里的壮丽景色。他们的目标是湖里的锂元素,做研究,寻求合作,希望在快速发展的锂电池行业实现“锂思维”。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加速,“锂”已经遍布全球。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探明锂资源约8600万吨,中国锂资源储量约占全球锂资源储量的6%。这为数不多的锂资源中,有80%以上隐藏在盐湖中。面对强大的市场需求,在储量丰富的盐湖中开发提取锂资源势在必行。
经过一批公司多年的努力,我国盐湖提锂迎来了大规模产业化的转折点,行业平均成本逐步下降至3万元至6万元/吨,产能也快速增长。从青海到西藏,冉冉盐湖提锂产业的崛起,有望为新能源产业提供稳定的资源供给保障。
产能稳步释放: 青海盐湖提锂已初具规模
青海盐湖提锂发展明显快于西藏。其中,由*ST盐湖(以下简称盐湖股份)牵头的察尔汗盐湖是最耀眼的卤水提锂项目。
经过一年多的等待,被暂停上市的盐湖将于8月10日在深交所恢复上市。回归资本市场,无疑有助于青海加快盐湖提锂产业的发展。
“暂缓上市一年多并不容易,但最终结果很好。”盐湖高管介绍,在公司暂停上市期间,不少金融、实业公司前往察尔汗盐湖调查。“大家最关心的是柯蓝锂业!”
公告显示,盐湖通过全资子公司青海科达锂业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青海伟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持有柯蓝锂业51.42%的股份,科达制造持有柯蓝锂业48.58%的股份。2020年12月,盐湖股份、科达制造共同增资柯蓝锂业6.2亿元,推动柯蓝锂业尽快完成2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扩产。
如今,柯蓝锂业新建的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装置如火如荼,全新的吸附塔依次排列。新建吸附塔略高于原万吨装置,数量明显增加。
“2017年你来的时候,2万吨装置刚刚开工建设,现在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今年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柯蓝锂业董事长何永平非常自信。
柯蓝锂业已成为青海盐湖中“最耀眼的锂明珠”。公司2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正处于爬坡阶段,产能正成为今年国内锂矿上游不可多得的“生力军”。
据何永平介绍,基于青海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盐湖股份早在2010年左右就开始探索盐湖提锂技术。在环境艰苦的青海盐湖,第一代提锂科研人员奋斗了十几年。“当时行业关注度不高,缺乏资金和资源,只有靠坚定的意志才有今天。”
目前,柯蓝锂业新建2万吨扩能项目中的部分装置与现有装置进行了整合
在广阔的青海盐湖中,柯蓝锂业并不孤单。藏格控股、五矿盐湖、中信国安等。各显身手,发展出了“李弟”。
藏格控股日产能约30吨,计划今年产销碳酸锂1万吨。2020年,藏格控股生产碳酸锂4429.83吨,同比增长142%。五矿盐湖在青海一里坪盐湖建设了年产1万吨碳酸锂项目。青海东台吉乃尔锂资源有限公司是青海省东台市吉乃尔盐湖唯一的矿产资源开发主体。电渗析膜法是公司的主要技术路线。目前实际产能约1.5万吨/年碳酸锂,计划新建年产1万吨碳酸锂生产线。
中信国安在西太吉纳尔盐湖的碳酸锂产能为1万吨/年,规划产能为2万吨/年。此外,青海恒信锂业(吉乃尔)、青海兴化(大柴旦盐湖)等盐湖提锂企业已基本年产碳酸锂10万吨。
“在青海盐湖上,盐湖提锂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青海当地政府消息人士称。
持续稳定运行: “盐湖提锂技术世界领先”
“平稳运行,逐步释放。”谈及青海盐湖提锂产业发展现状,据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主任王敏介绍,经过十多年的技术攻关和艰苦奋斗,青海盐湖产业特别是盐湖提锂正进入收获期。"我们的盐湖提锂技术和钾肥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四年前,该装置的生产不是很稳定,很难实现全面量产。”王敏介绍,通过技术升级、人员技能培训和工厂顺利磨合,青海盐湖提锂企业进入稳定运行状态。“生产过程逐渐稳定,过程得到控制
制水平提升,杂质明显降低,保证了收率稳定,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青海盐湖提锂比南美盐湖提锂要难多了。南美盐湖的锂镁比是1:5,这就算低了,提锂相对容易;青海盐湖的锂镁比有低到1:500的。”王敏介绍。
“盐湖提锂技术已有突破,且在不断完善成熟。”何永平表示,蓝科锂业新增2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产能的逐步落地就是力证,充分说明蓝科锂业的盐湖提锂技术过关,能提出来,成本还低,优势显著。
何永平介绍,公司使用的卤水吸附法提锂工艺技术为自主研发技术,其相关的30余项自主技术,均获技术专利。
“盐湖提锂使用的吸附剂也由蓝科锂业自主生产,吸附剂损耗能控制在10%以内,自主生产的吸附剂可完全满足1万吨工业级和2万吨电池级装置需求。”蓝科锂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吸附剂技术是生产碳酸锂的核心技术,目前已获国家技术专利。
同时,蓝科锂业还掌握了电池级碳酸锂的生产技术。在新增的2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产能上,蓝科锂业已考虑原有1万吨/年碳酸锂产能的进一步除杂问题。
除了吸附法,青海盐湖提锂技术还有电渗析膜法、新型萃取法等。
“吸附法是发展趋势,不过吸附法和膜法可融合利用。”王敏认为,由于各家资源禀赋不同,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技术,从实际生产情况看,未来吸附加膜法耦合发展或成主流,该方法将真正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今年6月,由五矿盐湖有限公司研发的“盐湖原卤高效提锂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据介绍,五矿盐湖采用新型锂吸附树脂通过连续离交式设备,实现了锂元素与钾、钠、镁、硼等元素的先一步分离,省去了盐湖原始卤水的盐田浓缩过程。目前中试项目产能达设计值的106%,产出合格液指标均优于设计水平,系统收率达设计值的128%,在传统提锂工艺的基础上,锂资源的综合收率提高1倍以上,碳酸锂完全成本降低约13%,可实现锂的高效提取。
眼下,不少中国企业在全球寻找盐湖资源。对此,有部分青海盐湖人士表示,寻求海外盐湖资源是好事,但应在寻求资源和技术保护间找到平衡,应加强对我国盐湖提锂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
产业链全面合作: 期待与盐湖擦出更多火花
从西宁出发向南20公里,南川工业园区一片繁忙。这个致力于高新技术的工业园聚集了比亚迪、宁德时代、泰丰先行等锂电产业龙头。
地处西北的高原古城为何能吸引到这些龙头企业扎堆入驻?正是因为青海拥有丰沛的盐湖锂资源。
以比亚迪为例,从2016年的一片空地到如今年产24吉瓦时的动力电池,拥有17000名员工的青海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下称青海比亚迪)已是南川工业园区最大的锂电企业。
“比亚迪当初选择在青海建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中青海的盐湖资源。”有接近青海比亚迪人士介绍,对于下游企业而言,离上游资源近肯定是好事,对发展势头强劲的动力电池公司而言更是如此。
“盐湖提锂技术发展很快,从目前产品看,盐湖提锂技术工艺没有问题,我们也有采购盐湖提锂产品生产的正极材料。”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时代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盐湖提锂生产的碳酸锂与矿石提锂生产的碳酸锂在品质上已相差无几。
作为宁德时代磷酸铁锂产能最大的子公司,时代新能源很早就布局青海。“宁德时代2011年成立,2012年就在青海设立时代新能源。”时代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时代新能源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产年产能达12吉瓦时。
上游资源合作方面,比亚迪先行一步。2017年12月底,比亚迪、盐湖股份分别公告,青海盐湖比亚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盐湖比亚迪)将新建年产3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项目总投资48.49亿元。盐湖比亚迪由盐湖股份持股49.5%,比亚迪持股49%。
“由于一些手续和工艺路线问题,该项目一直未能开工,现在前期困难基本解决了,2022年应该可以启动。”有了解盐湖比亚迪的人士介绍,盐湖比亚迪的新建项目有望使用基于吸附法的新技术。
除了比亚迪,其他锂电巨头也陆续向上游寻找锂资源。7月12日,亿纬锂能公告称,将以1.1亿元的价格受让大华化工5%股权,并以1.4亿元的价格收购大华化工子公司金昆仑锂业28.125%股权。大华化工享有大柴旦盐湖采矿权。
青海盐湖企业已成下游电池厂商眼中的“香饽饽”。“来找我们寻求合作的锂电龙头企业太多了。”有当地企业人士如是说。
时代新能源虽然暂未直接参与上游资源的开发运用,但今年4月开始规划设计的《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规划及行动方案》让公司重燃希望。
时代新能源相关人士表示,眼下想直接参与上游资源开发比较困难,若国家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对盐湖资源进行统一、协调规划,公司非常期待与上游盐湖资源擦出更多火花。
初心与格局不变: 中国盐湖“护航”产业安全
锂是锂电新能源的核心材料,也是锂电产业链扩产难度最大的环节。
有券商研究报告表示,在各国政策规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驱动下,未来5年电动车等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到20%,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895万辆。考虑到储能、3C消费电子及传统工业等其他碳酸锂应用场景,预计2025年全球碳酸锂需求量合计124万吨,是2020年的3.6倍。
在锂矿上游,由于新建产能的释放和关停产能的重启仍需时日,未来5年整体供给端增速将低于需求端增速,预计2025年全球碳酸锂供给量108万吨,存在较大缺口。
我国锂资源高度依赖进口。2020年我国锂原料产量占全球比例仅24%,基础锂盐冶炼产能占全球比例却高达69%。我国掌握了全球绝大多数锂加工产能,但锂资源自供能力明显不足,2020年原料自供率仅32%。
据上海有色网报价,7月20日,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上涨1500元/吨,达8.35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500元/吨,达8.8万元/吨。有研究人士认为:“碳酸锂缺口较大,不排除未来下游企业展开‘抢货’行情。”
青海盐湖人士表示,锂电产业中下游扩张迅猛,锂矿上游扩产则难度较大。“我国新能源车、锂电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我国锂资源的‘护航’。如此大规模的产业,青海盐湖、西藏盐湖难以满足所有需求,但可以‘护航’。我国锂资源产能增长,有助于锂资源价格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5月20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组织召开《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规划及行动方案》国内专家评审会,制定了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包括构建世界级现代盐湖产业体系、建设盐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锂产品扩规提质工程等。
评审会明确,适度扩大锂资源开发规模,争取到2025年、2030年和2035年,青海锂产品产能分别达到15万吨、18万吨和20万吨,建成世界级锂产业基地。目前,该方案正与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研究讨论。
“目前,青海达产的碳酸锂产量约10万吨,待青海盐湖的实际碳酸锂产量达15万吨、18万吨,将对下游产生更大的支持。”青海盐湖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