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 >

平安证券:风口还是泡沫?从香型迁移看酱酒趋势

2021-07-19 17:21:00 来源:平安研究

  摘要

  清香之鉴:行业领袖是标杆,品牌力与价格政策相辅相成。在消费需求被抑制的计划经济时代,山西汾酒作为“国酒之源,清香之祖”长时间雄踞我国白酒市场,凭借其产量优势有效满足了居民的白酒消费需求,带动我国白酒产量实现跃阶式增长。但是由于清香未形成产业矩阵、创新观念落后、营销策略不合适、贴牌多价格低等多方面因素,清香逐渐衰退,错失高端白酒市场竞争力。由此我们得到以下启示:1)酱香与清香竞争格局类似,酱酒横向扩张能力强 ;2)酱香企业要重视技术发展,持续创新;3)酱香企业要采取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谨防贴牌过多稀释品牌含金量。

  凤香之鉴:重视基酒储备,布局拳头产品。作为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迁,从全国性名酒逐步成为地方品牌,凤香酒热潮也逐渐退却。其衰退的主要原因包括香型不成规模、错过涨价潮、基酒多外购、多贴牌酒产品线混乱、财务造假塑化剂风波等。我们认为酱酒不会像凤香白酒突然爆发又消失,原因为:1)相比凤香一家独大,酱香多潜力企业,格局也更为稳定,相比凤香酒更具有可持续性。2)相比布局低价位带的凤香,酱酒大多布局次高端和高端价位带,盈利能力更强,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3)和凤香类似,酱香也具有基酒数量不足的瓶颈,但酱酒企业均推出扩产计划,从而实现健康有效的发展。

  浓香之鉴:产业矩阵抗风险,需重视渠道技术创新。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清香产能优势不再,浓香取代清香成为了行业的领军香型。我们着手分析浓香型白酒的发展历程,认为其崛起的原因主要包括:名酒数量庞大、抓住提价机遇、渠道优势显著、创新品牌运作和重视技术创新。由此我们得到以下启示:1)酱香企业要注重品牌运作和渠道创新;2)重视技术发展,保持香型竞争力;3)重视渠道利润,建立良好的厂商关系。

  浓酱之争:协同发展,各自芬芳。我们认为浓香的龙头地位并不会被酱香完全取代,浓香型白酒凭借其多年来积累的品牌、渠道、营销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在酱香热下依旧会维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原因有:1)浓香产业矩阵稳定,名酒数量庞大;2)浓香型白酒口味接受度高,适宜宴请场景;3)浓香型白酒中低端市场盘稳固,难被取代。

  总结:我们认为,酱酒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通道,但酱酒企业想获得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产品品质、品牌建设、价格策略和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持续耕耘。产品品质是白酒的生命线,需要酱酒企业在严控质量的前提下有序扩张产能,为市场扩张奠定基础;价格策略需要紧密跟随行业景气度和行业趋势,逆势而为反而会损害渠道良性发展;酱酒企业需选择合适的渠道模式,同时保持良好的厂商关系。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作为可选消费品,白酒行业与宏观环境息息相关,如果宏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白酒行业可存在景气度向下的风险。2)政策风险。白酒行业需求、税率等受政策影响较大,如相关政策出现变动,可能会对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3)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问题是红线,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对行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4)竞争加剧风险。酱酒目前存在竞争加剧的问题,谨防竞争恶化带来的价格战、串货等不利影响。

  2020年以来,酱香型白酒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酱酒热潮席卷全国,大小品牌百花齐放。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统计,酱香型白酒收入占比已从 2010年的 14.6%升至 2020 年的 26.6%,超越清香型成为我国第二大白酒香型。同时,2020 年酱酒企业仅凭 8%的产能贡献了白酒行业26%的销售收入和40%的利润。酱酒的爆发得益于其稀缺性、高品质及高渠道利润,满足了消费者、厂家、经销商三位一体的综合诉求,详见我们5月16日发布的《平安证券酱酒行业系列报告一:弯道超车,酱酒起风》。

  酱酒风已至,未来行多远?回顾历史,我们发现香型的更替构筑起了整部白酒消费史。从上世纪60年代“汾老大”带领下的清香热,到改革开放后五粮液带领下的浓香称霸阶段,我国白酒进程自“产量规模”到“渠道为王”,再步入如今的“品牌定价”时代。2008年,茅台营收及终端价首次超过五粮液,并通过不断强化品牌力以掌握行业定价权。2019年伊始,在茅台多年的消费者培育下酱酒热潮诞生,带动赤水河流域的酱酒品牌迅速崛起,业内资本及非酱企业也蜂拥而至,致力于打造酱香型白酒知名品牌。从过去到现在,酱酒已然实现了确定性增长。展望未来,酱酒的风潮是否会延续?我们试图从香型迁移史的角度出发,以史为鉴,着手判断酱香白酒的可持续性以及未来发展的启示。

  01

  清香之鉴:行业领袖是标杆,品牌力与价格政策相辅相成

  上世纪90年代之前,清香型白酒在我国白酒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龙头地位。据糖酒快讯报道,60年代清香型白酒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70%,达历史巅峰水平。清香型白酒内呈一家独大格局,汾酒的产能占清香型白酒总产能的45%。在消费需求被抑制的计划经济时代,山西汾酒作为“国酒之源,清香之祖”长时间雄踞我国白酒市场,凭借其产量优势有效满足了居民的白酒消费需求,带动我国白酒产量实现跃阶式增长,自1952年的10.8吨增长至1980年的215吨。据汾酒集团官网显示,1987年,汾酒厂成为山西省第二利税大户,白酒产量突破1万吨。1994年,山西汾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山西省的首只上市股票,同时也是白酒行业的首只上市股票,确立汾酒在白酒行业的领袖地位。

图片

  1.1清香崛起的原因:千年历史溯源,特殊时代催生“汾老大”

  1.1.1 历史悠久,杏花村名酒蜚声海内外

  清香型白酒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白酒香型,1982年杏花村遗址出土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酿酒发酵容器小口尖底瓮,表明杏花村酿酒业在6,000多年前就已出现。据《北齐书》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说道,“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当时的汾清还属于黄酒,自宋代发明蒸馏设备后就逐渐演变为了清香型白酒。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山西清香型汾酒的制曲和生产工艺已经传入陕西,很快又由陕西传入四川,其酿酒之法随着晋商的南北奔走流传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笔下的杏花村被世人广泛流传,汾酒的名酒属性蜚声于海内外。

图片

  1.1.2计划经济时代,耗粮低、周期短凸显扩产优势

  低耗粮高出酒率,具有扩产优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白酒生产酿造被国家严格管控。清香型白酒得益于其耗粮低、成本低的特点,满足了物质短缺时代下居民的白酒消费需求。相比其他香型,清香型白酒可以用最少的原材料在短时间内实现产能的迅速扩张,主要归因于其:①出酒率高,清香型白酒的出酒率接近40%,显著高于浓香的30%和酱香的20%;②生产周期短,无论是在发酵周期还是贮存时间上,清香型白酒都低于其他两种香型;③耗材少,清香型白酒的吨耗一般为2-2.5万吨,显著低于浓香的4.5万吨和酱香的3-3.5万吨。在白酒价格还没完全放开的时期,茅台、五粮液、老窖特曲、汾酒、剑南春等白酒的价格相差不大,因此率先扩大产能规模就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得益于出酒率高、发酵周期短、贮酒时间短、耗材少的特点,清香型白酒实现迅速扩产,成为了届时酒厂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销量最大的白酒香型。

图片

  1.1.3低温发酵清洁卫生,口感醇和适宜饮用

  相较于浓香的泥窖固态发酵和酱香的条石窖坑固态发酵,清香型白酒的工艺强调一清到底,主要采取固态地缸发酵方式,采用清蒸清糟酿造工艺、清蒸流酒,生产环境清洁卫生。清香型白酒具有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的特点,其口感更易于被大众接受,迎合了当时消费者的需求。

图片

  1.2清香衰退的原因:未形成产业矩阵抗风险能力弱,低价政策错失发展良机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粮食产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居民对物质生活要求的提高,国家放开了十三种名酒价格,正式进入“价格改革阶段”,清香以量取胜的优势不再。以泸州老窖、五粮液为首的浓香型白酒不断抢占消费者心智,1994年五粮液成功超越了“汾老大”的营收规模,成为了白酒行业的新领袖。同时,1998年的山西假酒案更是对清香型白酒造成了严重打击,“汾老大”亦受省内假酒案件拖累,自此汾酒陷入长达20年的低迷期,1997年便退出了行业十强,清香型白酒的行业占比也迅速下滑。

  我们分别从行业层面和公司层面探究清香衰退的原因。

图片

  1.2.1行业层面:固步自封,抗风险能力弱

  未形成产业矩阵,抗风险能力弱。清香型白酒呈现一家独大的格局,山西汾酒的产能占清香型白酒总产能的45%。清香型白酒企业数量庞大,但大部分都不成规模,未形成稳固的产业矩阵。故在行业风险来临之际,清香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创新观念落后,科技进步滞后。1996年清香型白酒协作会成立大会上,专家们已经指出,“清香型白酒的技术进步落后了半拍,就勾调技术而言,清香比浓、酱香型白酒落后了30年以上 ”。正是当时清香型白酒创新观念的落后和科技进步的滞后,使得清香型白酒丧失了其领先优势,被技术共享、共同进步的浓香型白酒反超,步步退却,最终丢失了行业老大的地位。

  营销策略不合适,未满足用户诉求。汾酒当时的营销策略使得清香未能及时抓住消费者的喜好,培育用户的消费习惯,从而使得用户在后期转向了其他香型的怀抱。

  贴牌多价格低,稀释品牌价值。清香型白酒存在贴牌数量过多,整体价格低廉的问题。除汾酒外,唯一具备全国知名度的清香企业便是二锅头,但其主力产品的单品市场价值低,难以培养出品牌力。同时,大量的贴牌企业使得清香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虽然贴牌能在短期内增加品牌市占率,但却会稀释品牌价值,对企业的品牌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1.2.2公司层面:价格政策错判与假酒案牵连,品牌力下降

  价格政策错判,高端酒竞争力衰退。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粮食供给逐渐充裕,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消费市场逐步转向市场化。为实现市场自我调节和改善国家财政情况,1988年我国国务院发布《放开名烟名酒价格提高部分研究价格的宣传提纲》,放开了茅台、五粮液、郎酒、泸州特曲、古井贡酒、洋河大曲、双沟大曲、全兴大曲、剑南春、董酒、汾酒、西凤、特制黄鹤楼,共十三种名酒的价格管控,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按市场供求自行定价。自此各大名酒纷纷提价,引领了一波涨价潮。但清香型白酒却未能抓住这一波机遇,汾酒在涨价潮中位于涨价末段,且在后面的十年里选择了“名酒变民酒”道路,从80年代末39元每瓶降到90年代末的15元,错失高端白酒市场竞争力。

图片

  山西假酒案暴雷,品牌力直线下滑。1998年,山西朔州出现假酒案,甲醇含量严重超标的散装白酒造成27人丧生,222人中毒入院治疗,山西白酒业遭受强烈打击,全国人民对山西白酒一片恐慌,甚至出现“劝君莫饮山西酒”的口号,大规模的酒厂关闭或停产接受检查。山西汾酒虽然与假酒案无关,但由于其产地位于山西,其销售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省外市场损失70%,汾酒从行业龙头的位置降到了第九位,品牌力遭到严重损害。

图片

  1.3 清香带来的启示: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核心消费圈层

  1.3.1价格战略重要性凸显,重点塑造品牌力

  清香的发展史证明了价格战略的重要性,即使是风靡一时的汾老大也会因为价格判断失误,错过涨价潮,走上“名酒变民酒”的道路。得益于稀缺性属性,当前酱香企业多布局次高端及高端价位带。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酱酒企业应当坚守品牌调性,重视价格战略,重点塑造品牌力,从而培育消费者持续购买心智,确立行业稳固地位。

  1.3.2酱香企业要重视技术发展,持续技术创新

  目前酱香型酒企在稀缺性属性支撑下发展良好,行业热度高涨。但各酒企也要持续创新,重视技术发展,这样才能有效抵御行业风险,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互相协作共同进步,构建公司的产品壁垒。2021年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上,习酒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汪地强将白酒企业的科技创新归为以下几类:

图片

  1.3.3谨防贴牌过多稀释品牌含金量,培育核心消费圈层

  目前由于行业整体呈供不应求态势,激烈的竞争中酱酒品牌多、乱、杂的现象已经开始显现,部分酒企为赢取短期利益采取OEM贴牌模式,意图在市场中分一杯羹。据微酒报道,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本就面临生存压力的经销商们加快了“染酱”的步伐,开发商大多选择品牌买断或贴牌模式。我们认为,酱酒企业希望维持其长期品牌力,就应当适度贴牌,采取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注重消费者教育,精准培育核心消费圈层。

  02

  凤香之鉴:重视基酒储备,布局拳头产品

  凤香型白酒的代表品牌为西凤酒,西凤酒曾在1952年的首届评酒会上,与茅台、老窖、汾酒齐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酒。但在第三届评酒会上,由于被误分在了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类别,错失了第三届评酒会国家名酒的称号。西凤酒的落榜引起了国家部委的关注,专家学者成立了相应课题组进行深入研究,于1992年正式确立了白酒的一大新香型——凤香,是十二大香型中唯一一个以品牌名称命名的香型。

  作为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2017年营业收入为31.7亿元,远低于其他的四大名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迁,西凤酒也从全国性名酒逐步成为地方品牌,凤香酒热潮也逐渐退却。我们着手分析凤香风潮迅速消失的原因,并由此得到对酱香发展的启示。

  2.1凤香衰退的原因:基酒储备不足,缺乏核心大单品且过度依赖经销商

  2.1.1不成规模,难以抗衡

  凤香型酒由于口感独特,是我国白酒香型中唯一一个以酒企名称命名的香型。在历届全国评酒会中,获选的凤香型酒企都只有西凤酒一家,除西凤酒外也没有出现全国闻名的其他凤香型酒企。没有大量的凤香酒企业,就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也无法凭借消费者的口碑实现迅速传播,仅仅凭西凤酒一家难以与世人熟知的酱、清、浓三香匹敌。

  2.1.2缺乏战略眼光,错过涨价潮

  在1984年的白酒涨价潮中,凤型酒厂缺乏战略眼光,没有跟随其他名酒采取涨价策略,而是坚持物美价廉的宗旨,并没有对价格进行调整,导致产品形象受到影响,沦为低端酒,被市场称为“一流质量,二流包装,三流价格”。

  2.1.3基酒多依赖外购,酒品质量无保障

  西凤酒的外购基酒占比高达70%,相较之下西凤酒自身的基酒少之又少,导致酒品质量没有保障。据西凤酒2018年的招股书统计,基于市场销售和成品酒生产需求,西凤酒外购一定比例的凤香型基酒和调味基酒,2015至2017年,公司外购基酒数量分别为21,238.24吨、18,179.56吨和19,439.12吨,占总基酒比例高达68.03%、67.36%、70.31%。

图片

  2.1.4依托经销商包销,厂商地位不足

  西凤酒主要依靠经销商的包销和买断,缺乏自主经营的高端品牌。据西凤酒2018年的招股书统计,西凤酒七成的营收靠品牌经销商支撑,2015至2017年品牌经销商贡献收入占总销售比例分别为63.18%、69.76%、73.68%,品牌经销商贡献收入占比逐年增加。由此可见,西凤酒在经销商面前地位不足,并没有掌握公司经营发展的主导权。同时,由于经销商买断品牌成为了公司股东,很大程度上干预了西凤酒的决策,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忽视了品牌的长远发展。

图片

  2.1.5

  多贴牌酒产品线混乱,缺乏核心大单品

  西凤酒多贴牌酒,在巅峰时期有两千多个子品牌,但却没有一款拿得出手的核心大单品,产品线混乱,且多为中低端产品,未形成涵盖高、中、低三档的产品矩阵,导致大量客户流失,错过了向中高端品牌转型的机会。

  2.1.6

  财务造假塑化剂风波,屡次上市失败

  受财务造假、高管受贿、塑化剂风波等负面因素影响,西凤酒在九年里四次折戟IPO,其中2010年系财务造假,2016年系曝出财务高管多次挪用银行承兑汇票共计5800万元,2017年系公司原总经理、副总经理在此前的改制中受贿事件东窗事发,2018年系“塑化剂”丑闻中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被检测出的两项塑化剂的含量接近限定标准的三倍。直至2021年,西凤酒仍未能成功上市,作为唯一一个至今未上市的“四大名酒”,西凤酒的品牌力严重受损,风光大不如前。

图片

  2.2

  酱酒生态优于凤香,产能有序扩张保证持续性

  通过研究凤香的衰落,我们认为酱香不会像凤香一样突然爆发又消失,主要系:

图片

  2.2.1

  相比凤香一家独大,酱香多潜力企业

  虽然当前酱香型白酒中也仅有一家龙头企业茅台,与西凤酒一家独大的格局类似,但目前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酱酒企业,呈现出产业矩阵雏形。第二梯队的郎酒、习酒的营收规模已破百亿营收,未来仍将维持增长趋势。同时,酱酒企业的产品涵盖各个价位带,有针对高端、中端、低端的消费者,满足了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需求,因而格局也更为稳定,相比凤香酒更具有可持续性。

图片

  2.2.2

  相比凤香布局低价位带,酱酒多布局次高端价位带

  相比布局低价位带的凤香,酱酒企业大多布局次高端和高端价位带,主要系酱酒的稀缺性属性和高成本属性。高品质和有限的产能抬升了酱酒的产品价格,因而使得酱酒的盈利能力更强,现金流更强劲,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会出现错失涨价潮而沦为低价酒,导致丢失品牌力的风险。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统计,2020年酱酒凭借8%的产能贡献了白酒行业26%的销售收入和40%的利润。

图片

  2.2.3

  和凤香类似,酱香也具有基酒数量不足的瓶颈,但外购基酒现象相对少

  凤香型白酒由于受到无法复制的天然环境和传承数千年的手工艺制约,其产量相对有限,基酒生产能力的瓶颈使得其不得不外购基酒,从而大幅削弱了品牌力。酱香与凤香类似,也具有产能限制的特质,但考虑到自身品牌发展,行业内外购基酒现象并不普遍,公司多选择自建产能、窖池,推出扩产计划,从而实现健康有效的发展。据酒业家报道,未来五年内会有20万吨新增酱酒产能释放,成为推动酱酒转轨进入下半场的标志性事件。以行业龙头茅台为例,公司历史上进行多次产能扩建,目前“十三五”茅台技改扩建项目已经全面完工,竣工后基酒产能将达到5.6万吨规模。

图片

  03

  浓香之鉴:产业矩阵抗风险,需重视营销模式创新

  3.1

  浓香崛起的原因:名酒集团作战,产品、营销创新能力强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实施下,粮食大幅增产,甚至出现了大量的过剩粮,清香产能优势不再,浓香取代清香成为了行业的领军香型。1984年,我国白酒年产量为350万吨,浓香白酒为180吨,占比高达55%。伴随着浓香的不断风靡,其产能占比也不断提升,2000年浓香产能占总产能的70%,目前稳定在60%左右。我们着手分析浓香型白酒的发展历程,认为其崛起的原因主要包括:名酒数量庞大、抓住提价机遇、渠道优势显著、创新品牌运作和重视技术创新。

图片

  3.1.1

  名酒数量庞大,抗风险能力强

  浓香型白酒拥有庞大的名酒数量,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古井贡酒、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广为人知的名酒等都属于浓香型白酒,其影响范围遍布全国。浓香型白酒在首次提出香型之分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中,拥有最多的获奖企业数量,占据了八大名酒中的5席,占比达62.5%,在第四次全国评酒会中占据了十三大名酒中的53.8%,在第五次全国评酒会中占据了十七大名酒中的52.9%,占据了我国白酒的半壁江山。在庞大的名酒数量支撑下,浓香具有较大的抗风险能力,个别品牌出现问题不会导致整个香型从此一蹶不振,因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图片

  3.1.2

  前瞻性价格策略,塑造高端品牌形象

  1988年我国国务院发布《放开名烟名酒价格提高部分研究价格的宣传提纲》放开名酒价格后,五粮液率先开启提价,掀起白酒涨价潮,成功塑造了高端白酒的品牌形象,为后续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9年至1998年,五粮液通过多轮提价,从30元提升至250元左右,先后超越老窖、汾酒、茅台成为市场之最:1)1988年五粮液响应国家号召,率先进行提价,价格超越了泸州老窖;2)1989年五粮液进行二次提价;3)1994年底五粮液改变包装,再次提价近百元超越汾酒,在全国利税十大白酒企业排名中首次超越汾酒位居第一,并连续多年稳坐白酒利税第一把交椅;4)1998年五粮液进行第四次提价至250元左右,成为届时价格最高的高端白酒。五粮液带动了整体浓香型白酒的加速发展,2000年前十大利税白酒企业中,浓香型白酒企业有8家。

图片

  3.1.3

  买方市场确立,渠道优势彰显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白酒正式进入买方市场,开启渠道竞争、终端为王的时代,各类浓香酒纷纷进行渠道扩张,洋河运用深度分销模式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徽酒采用“盘中盘”、“三通工程”等创新渠道模式成功培育消费心智。1994年,五粮液借鉴服装等行业OEM模式,推出买断品牌和总经销商模式,推出后公司营收放量增长,形成了以省、市、县多级糖酒公司为核心的营销网络体系并在渠道争夺战中胜出,在白酒利税重排名第一,荣登中国白酒大王。同时,五粮液通过大商制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2001年的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47.42亿,净利润8.11亿,相较之下茅台的营收和净利润仅分别占五粮液的34.12%和五粮液40.44%。各类渠道模式的实施使得浓香型白酒大幅放量,迅速抢占终端份额。

图片

  3.1.4

  重视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浓香型白酒生产技术共性多,厂家协作意识强,发表文章书籍多。四川省作为浓香大省,在70年代最早向全国公布了浓香型白酒的勾调技术和调味酒的生产技术,推动了行业整体发展。浓香型白酒的创新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如苏鲁豫皖一带酒企在学习四川的酿酒基础上,因地制宜在生产工艺上不断创新,先后生产出了诸多不同产品风格的白酒。以洋河蓝色经典为代表的绵柔淡雅浓香白酒、古井的年份原浆酒、仰韶的中华陶香九粮兼香白酒等都是浓香型白酒创新的结果。

  3.2

  浓香带来的启示:重视渠道和技术创新,保持良好厂商关系

  3.2.1

  酱香企业要注重品牌运作和渠道创新

  通过分析浓香型白酒的优势,我们发现浓香龙头地位的稳固与其不断创新的品牌运作和渠道拓展模式是分不开的。在五粮液成为浓香龙头后,其余品牌在品牌力上无法与五粮液匹敌,采取渠道模式创新,从而获取更高的运营效率。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酱酒市场,如何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迅速建立品牌地位便成为了酱酒品牌的重中之重,只有积极开展品牌运作和渠道创新,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3.2.2

  重视技术发展,保持香型竞争力

  类似于我们在清香中得到的启示,技术创新在酒企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与清香的没落不同,浓香型酒企正是因为做到了持续创新,相互协同,才能长久的维持其龙头地位。因此,酱香型企业也要学习浓香企业,坚持技术发展,相互协作,与其他酱酒企业共同进步,才能塑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维持酱香的热潮。

  3.2.3

  重视渠道利润,建立良好的厂商关系

  通过分析浓香白酒发展史,我们发现厂商关系是影响酒企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2012年,行业调整期间,受经济增速放缓、三公消费限制影响,白酒行业整体营收下滑,面临高库存压力。五粮液、老窖逆势提高出厂价,致使经销商利润大幅下滑,一度陷入亏损。2013年1月,五粮液宣布将于次年2月将52度水晶瓶出厂价自659元/瓶上调至725元/瓶,然而次年5月便下调至609元,成为白酒行业调整期以来首家宣布下调出厂价的白酒企业。泸州老窖也面临提价失败,在2014年对国窖1573进行了三次降价,从999元/瓶降至550元/瓶,价格近乎腰斩。2019年,洋河也对其核心产品进行全面提价,上涨幅度超20%,致使经销商利润下降。综上,逆势涨价使得市场供求关系进一步恶化,经销商陷入困境,甚至出现价格倒挂。因此,顺应供需变化,兼顾渠道利润,经营良好的厂商关系才是酱酒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上策。

图片

  04

  浓酱之争:协同发展,各自芬芳

  随着酱香的不断风靡,“酱香会取代浓香,只是时间问题”等说法比比皆是,但我们认为浓香的龙头地位并不会被酱香完全取代,浓香型白酒凭借其多年来积累的品牌、渠道、营销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在酱香热下依旧会维持一定的市场份额。

  4.1

  浓香产业矩阵稳定,名酒数量庞大

  稳定的产业矩阵可以有效的分散行业风险,保障浓香酒企的健康稳定发展。从规模上,酱酒企业营收稳定在100亿以上的仅有贵州茅台(980亿)一家独秀,习酒(销售收入103亿)和郎酒(93亿)正在努力向百亿接近,而浓香的百亿以上规模酒企则有四家,分别是五粮液(573亿)、泸州老窖(166亿)、洋河股份(211亿)和古井贡酒(103亿)。从品牌力上,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一线名酒的加持使得浓香地位稳固,不会被轻易取代。相较之下,酱香酒企中的一线名酒目前只有茅台一家,其余酱酒企业竞争力还不足以与五粮液、老窖等具有历史沉淀的一线名酒所匹敌,因此酱香在整体香型的综合竞争力上弱于浓香。

图片

  4.2

  浓香型白酒口味接受度高,适宜宴请场景

  浓香型白酒入口绵甜、干净纯正,受众人群较多,适合商务宴请、婚礼宴席等消费场景。宴席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聚饮场景,具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有利于消费者口碑传播,提升消费力和品牌力。同时,浓香型白酒涵盖多价格带,同时满足高端消费需求和大众消费需求。

  4.3

  浓香型白酒中低端市场盘稳固,难被取代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多布局于次高端及高端价位带。据前瞻研究院统计,2020年我国中端和低端白酒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43%和34%,而次高端和高端白酒销售收入占比仅为5%和18%;中端和低端白酒销量占比为31%和67%,而次高端和高端白酒销量占比仅为0.76%和0.87%。无论是从销售收入还是销量上,中低端白酒在我国白酒市场上的影响力还是更胜一筹,而酱酒考虑到其生产成本,不会大规模铺中低端市场。因此,浓香型白酒受益于其在中低端市场的稳固盘,很难被酱酒取代。

图片

  05

  总结

  通过对清香、凤香和浓香白酒的研究,我们认为酱酒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通道,但是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产品品质、品牌建设、价格策略和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持续耕耘。

  5.1

  产品品质是保障,有序进行产能扩张

  产品品质是白酒的生命线,必须严防食品安全这条红线,谨防山西假酒案、塑化剂风波等安全事故再次发生。同时,酱酒行业的发展潜力受制于产能规模,因此,需要酱酒企业在严控质量的前提下有序扩张产能,为市场扩张奠定基础。

  5.2

  重视价格策略,有效提升品牌力

  产品价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酒的品牌力,同时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各厂家也希望提高产品价格来调整产品结构。但是我们认为,价格策略需要紧密跟随行业景气度和行业趋势,逆势而为反而会损害渠道良性发展。

  5.3

  选择合适的渠道模式,保持良好的厂商关系

  随着行业发展,白酒渠道模式也从之前的单一大商制演变成为厂家模式为主、多种模式共存的渠道形式,每种模式都有利有弊,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条件来选择适合的模式。经销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适当的经销商利润和良好的厂商关系更能够提高经销商积极性,进而协助企业发展壮大。

  05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作为可选消费品,白酒行业与宏观环境息息相关,如果宏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白酒行业可存在景气度向下的风险。

  2)政策风险。白酒行业需求、税率等受政策影响较大,如相关政策出现变动,可能会对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3)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问题是红线,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对行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4)竞争加剧风险。酱酒目前存在竞争加剧的问题,谨防竞争恶化带来的价格战、串货等不利影响。

  (原标题:平安证券:风口还是泡沫?从香型迁移看酱酒趋势)

栏目导读

近300亿资金已准备 16股被外资悄悄埋伏

  3月16日,富时罗素在官网宣布,如期推进A股扩容,本次调整将A股的纳入因子由15%提升至25%,于3月20日收盘后生效。至此,两大国际指数巨

发布时间: 2020-03-20 14:08
股票   2020-03-20 14:08

十大券商策略:A股逐级上行 市场有望冲击3200点!中国股

【十大券商策略】A股逐级上行,市场有望冲击3200点!中国股票市场仍是优选项。

发布时间: 2020-04-07 10:21
股票   2020-04-07 10:21

多国股指进入“技术性牛市” 首批一季报披露在即 短期A

【多国股指进入“技术性牛市” 首批一季报披露在即 短期A股市场有望继续反弹】周一A50指数收盘上涨1 48%,盘中涨幅一度突破2%。晚间美股开盘后A50指数再度拉升,截至发稿再度上涨0 72%,全球股市普涨之下,A股开盘表现值得期待。(数据宝)

发布时间: 2020-04-07 14:25
股票   2020-04-07 14:25

全球全线大涨!资金转为回流 A股拐点来了?券商:4月或

【全球全线大涨!资金转为回流 A股拐点来了?券商:4月或将开启上涨】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A股见底的三大信号逐渐明确。在全球资金再配置重启、国内基本面快速回补、产业资本和外资流入加强3大因素驱动下,A股在4月预计将开启今年的第二轮上涨。(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 2020-04-07 14:25
股票   2020-04-07 14:25

全球股市集体大涨 “双降”加持的A股会怎么走?券商最新

【全球股市集体大涨 “双降”加持的A股会怎么走?券商最新策略出炉】虽然清明期间外围疫情仍在快速蔓延,但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反弹,全球股市经历黑暗的3月之后似乎已迎来曙光。4月6日,A股仍在休市,但亚洲及欧洲股市均大幅上涨,美国股指期货也均大幅反弹。那么在降准以及降低超额存款准备

发布时间: 2020-04-07 14:28
股票   2020-04-07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