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传递A股市场资讯,观察行情走向,把握涨跌逻辑,挖掘投资机会。
软件板块走势强劲!普联软件等涨停鸿 蒙OS升级用户突破1000万
软件板块10日盘中走势强劲。消息面上,据媒体报道,华为Harmony(鸿蒙)OS升级用户已经突破1000万。
华为之前预计,2021年底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3亿台,其中华为设备超过2亿台,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1亿台。
据不完全统计,华为官方公布的鸿蒙OS合作伙伴约36家;自主披露为鸿蒙生态合作伙伴的上市公司约22家;华为现有自主生态阵营的关联或作伙伴约15家。
我国将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吸附法工艺提锂企业可关注
6月10日消息,盐湖提锂概念早盘活跃。日前,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方案》。《方案》明确,青海以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为目标,通过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培育形成若干个行业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资源互补、产业融合、科技融通、人才互动、技术领先的产业集群,形成世界级盐湖资源富集地、优势产业聚集地、重要产品主产地、技术工艺创新地、人才培养输出地、循环经济示范地,推动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光大证券指出,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提及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从而将大大提振锂元素的需求。根据Roskill统计,中国是全球最大、增长也最快的锂消费国,2019年中国锂消费占全球锂消费的54%。根据2020年USGS数据,全世界锂储量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三个国家,合计约占世界锂储量的75%。根据测算,中国锂盐生产超过60%的锂原料需要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同时,境外地缘政治风险长期存在,自主可控锂资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部门支持汽车回收利用 汽车拆解产业链或受关注(附股)
工信部等四部门近日印发《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汽车生产企业为责任主体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模式,报废汽车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5%,汽车可回收利用率达到95%,重点部件的再生原料利用比例不低于5%。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而汽车拆解行业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光大证券指出,汽车拆解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约281亿元/年攀升到2025年规模达846亿元/年;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再生服务商、汽车拆解服务商将充分受益。东方证券认为,汽车拆解政策的逐步完善给行业打开新的天花板,再生资源类公司有望进入新的成长通道。固废产业链作为环保行业中的核心资产,现金流好,商业模式以运营和服务为主,现阶段首先可以享受到估值回归的上行,同时具备长期的配置价值。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上涨 煤炭板块有望展开新一轮行情
6月9日数据显示,本报告期(6月2日至6月8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40元/吨,环比上涨22元/吨。从环渤海六个港口交易价格的采集计算结果看,本报告期,24个规格品价格全部上行,涨幅为20-25元/吨。
招商证券认为,煤炭在内部产能收缩和外部进口下滑的背景下供应较为紧张,新增产能批复逐渐下降;而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夏季旺季的到来,下游发电、产钢等对煤炭的需求持续放量;尽管碳中和预计会压降煤炭的部分消费,但产能退出速度更快,行业产能供给进入下行周期,后续煤炭供需缺口将持续存在,煤炭价格有望保持强势,二季度相关企业盈利有望提升。
484家公司预告中报业绩近六成预喜 三大亮点勾画潜力牛股
6月份,上市公司已进入中报预告披露季。统计发现,6月份以来,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5家披露了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加上此前作出预测的公司,截至6月9日收盘,沪深两市共有484家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预喜公司数量达287家(含预增、略增、扭亏、续盈),占比59.3%。
进一步梳理可见,在中报业绩预喜的公司中,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幅上限的在100%及以上的公司有124家。其中,包括双环传动、蓝黛科技、粤高速A、朗姿股份、广东鸿图、森马服饰等在内的20家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幅上限均在10倍以上。
通过梳理发现,中报预喜股呈现出三大亮点。首先,预喜股市场表现出色。第二,受到机构和资金的关注。第三,预喜股扎堆四行业。那么如何抓住本轮中报行情?西南证券分析认为,对于中报行情,可从三大方向重点布局:其一,是政策有保障、市场需求又落地,使得业绩能够持续增长的板块。主要是新能源车、国防军工、科技板块。其二,是一些下游需求开始启动,否极泰来、困境反转的板块。主要有物联网、LED等有关领域。其三,是周期景气仍然持续,有涨价预期,同时又有新产能将不断落地的行业。主要关注化工板块。
芯片需求升温 多重政策利好合力破解“缺芯”难题
记者6月9日从2021世界半导体大会上获悉,我国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8848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为全球同期增速的4倍。在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应用的驱动下,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增长。记者注意到,当前从部委到地方正在集政策合力破解“缺芯”难题,在引导创新要素投向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内外资企业投资,推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开放合作等方面拿出更多举措,力破制约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芯片短缺问题正在困扰全球多个产业。除汽车以外,手机、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均受到波及。业内指出,需求旺盛、产能不足以及供应链管理不足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了芯片短缺的困境。SEM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居龙表示,全球缺芯、价格上涨是超级周期的结果,也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布局重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受“缺芯”影响很大,需要有良好的应对策略。
值得肯定的是,在多方高度重视下,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化上取得了显著突破,设计工具、制造工艺、封装技术、核心设备、关键材料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多地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例如,南京2020年集成电路主营业务收入增幅37.9%,其中IC设计业增长123.1%。上海2020年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21.4%,预计今年全年的销售规模突破2440亿元,市场前景可期。
(原标题:这一板块让市场疯狂!盐湖提锂概念火了 如何抓住本轮中报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