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注册制改革为引领的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化并取得积极成效,a股市场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核两联三市场化安排”注册制框架。
注册制改革
达到预期目标
中国证监会易会满主席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总结注册制改革成果时指出,中国证监会把注册制试点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头号工程,坚持稳中求进,积极加强与有关方面和市场各方的沟通合作,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注册制试点相继成功落地,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总的来说,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支持科技创新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作用得到很好发挥;市场运行总体保持稳定。
其中,创业板改革作为资本市场“增量股”改革,在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中同步实施注册制,以注册制为主线,统筹规划完善上市、信息披露、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交易、退市等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既实现了改革的突破性优化,又兼顾了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注册制在全市场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CICC首席策略师王汉峰告诉记者《证券日报》,创业板一直在迭代优化全方位的制度安排,依托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在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发展开放过程中稳步成长,在服务双创投企业、服务境内外投资者、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AVIC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注册制改革,更多创新创业型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市场投融资加快发展步伐,对于加快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助力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实现更安全、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增上市公司
“双创”含金量十足
王汉峰表示,创业板实行注册制,在融资上市、交易模式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刻变革,显著提升了创业板投融资效率。形成了1000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13万亿元的投融资平台,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11月5日,创业板注册公司226家,初始募集资金总额1748.07亿元。资金在创新创业领域的直接投入,进一步推动了新经济的发展。
上市公司数量的稳步增加,离不开上市条件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综合考虑预期市值、收益、净利润等指标,设定差异化上市标准。截至11月5日,创业板注册制下新申报企业中有29家以第二套盈利上市标准申报,占比4%,其中迈普医疗、雷电伟力、百普赛斯已注册生效并上市。CIMC天大已经申报了一家红筹企业。
市场人士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行业结构
创新能力是检验创业板上市公司“双创”含金量的硬性指标。总体来看,226家新上市公司拥有与其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约1.5万项,100多家公司的主要技术和产品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技术和产品能够促进转型升级,有效服务实体经济,38家公司是专精创新的“小巨人”。
注册制改革助力企业提质增效,226家新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突出,整体盈利水平保持强劲。今年前三季度,226家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收入18.05亿元,同比增长21.72%;22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98.23%。其中,龙鱼、洪钟医疗、稳健医疗等10家公司净利润均在5亿元以上。33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58.85%。26家公司中,涨幅0-50%和50-100%的公司分别为81家和38家,涨幅超过100%的公司为14家。
王汉峰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激励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对于培育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作为存量市场
试点注册制开局良好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我们持续支持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融资发展。发行条件、交易规则和进入壁垒的变化也影响了投资者的结构和交易行为。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新股价格形成机制、交易运行机制、优胜劣汰机制效率提升。”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意味着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将启动。19天后,2020年8月24日,首批创业板注册公司上市。一年多来,创
业板践行探路使命,作为存量市场试点注册制开局良好,也为下一步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改革摸索出更加清晰的路线。王汉锋认为,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成功试点,为国内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开局,也为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既显示了大力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又兼顾了改革节奏与市场发展的平衡,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也为A股生态带来多方面积极变化。
不过,改革并非朝夕之功,接下来,创业板注册制仍需深化改革,引领创新,继续在中国资本市场乘风踏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