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气候挑战,来自中国、美国和欧盟的高级别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的代表近日参加了旨在共同推动形成全球性碳定价机制的线上会议。
各国代表普遍认同全球性碳定价机制将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武器”。
三方推动建立碳定价机制
释放积极信号
此次线上会议由国际金融论坛(IFF)、欧洲碳定价工作小组和美国保尔森基金会联合举办,旨在推动将于今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关于全球范围采纳碳定价的讨论。
会议主要聚焦两个话题: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碳定价机制的效率和如何应对碳泄露。各国代表认为美国、中国和欧盟是全球三大主要经济体,同时也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者。如果三方能形成一致的碳定价机制,将极大提高形成全球范围碳定价机制的效率。
欧洲碳定价工作小组主席、法国前财政部长埃德蒙·阿尔方戴利表示,“如果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同时也是三个主要排放者能够制定一套碳定价机制,将为推动全球范围的能源替代释放一个颠覆性的积极信号。”
此前,阿尔方戴利在参加今年5月底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年春季会议时,在其主旨演讲中释放了将推动三方讨论碳定价机制的消息。
为推动全球“加速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二十国集团外长和发展部部长上周在意大利古城马泰拉刚刚结束了2019年来的首次见面会议。
此次碳定价线上会议紧随其后举行,凸显各国高度重视并践行以多边合作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
碳定价有助于实现控温目标
目前,各国已经陆续启动疫后经济恢复刺激计划,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据联合国相关研究显示,传统经济刺激方案将快速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令全球无法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据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介绍,联合国最新研究显示有40%的可能性,全球平均气温在2026年就将增长1.5摄氏度,而《巴黎协定》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将时间推迟到本世纪末。法比尤斯表示,他相信碳定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在此次线上会议中,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的代表展示了一份双方联合研究报告。这份题为《税收政策和气候变化》的报告开宗明义指出,根据目前各国的承诺和相关政策,全球将无法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确立的温控目标。
报告认为碳定价是帮助世界达成《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必不可缺且最具成本效益”的武器。报告详细描述了碳定价能够发挥的作用,指出碳定价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和最终消费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用绿色能源,也将推动私营机构增加对清洁技术的投资。碳定价还具有超越其他刺激手段的灵活性和长效性,能够有效提升政府收入。
在全球三大经济体中,目前欧盟在排放交易中处于领先地位。早在2005年,欧盟就着手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机制。目前,欧盟二氧化碳交易体系已日趋完善,价格达到50欧元/吨的水平。
中国于2020年宣布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中国还宣布将在7月择机在上海正式启动全国性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机制。
美国总统拜登在今年1月上任伊始就宣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已经有126个国家和地区宣布将在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目标。
国际金融论坛(IFF)和欧洲碳定价工作小组早在2019年就开始共同推动“中欧碳定价倡议”。此次会议是美国首次加入,并形成三边碳定价讨论机制。三方还将在今年秋季英国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组织第二场线上会议,进一步讨论全球碳定价形成机制和所涉及的全球治理问题。
(原标题:中、美、欧三方在这个领域首次携手!全球碳市场迎来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