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评论 >

国恩资本吴国尧:量化策略需不断迭代 “固收+”赛道值得关注

2021-07-06 17:32:00 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嘉宾介绍:吴国尧,国恩资本创始合伙人,美国纽约大学金融工程硕士,曾任职于花旗银行,并联合创立了思晔投资、象限投资两家一线量化私募,10年以上量化投资经验,对国内以及海外前沿的量化策略,交易算法,以及交易系统都有多年成功的实践经验,负责公司量化策略整体的框架搭建、交易平台的设计和量化研究团队的管理

  从去年年底开始,量化产品行业相对来讲α更难获取了,目前最受关注的量化产品是什么?“固收+”赛道前景如何?量化机构又将会怎样进行策略迭代?近期,国恩资本创始合伙人吴国尧做客《财富大咖秀》,跟大家分享精彩观点。

  吴国尧表示,相对来讲整个全年来看,CTA可能比去年收益要低一点,但相对来讲在其他类策略同比当中可能还是比较具有选择价值的。“固收+”现在赛道并不是那么拥挤,并且还属于百花齐放的一个前期。长期对于私募行业来讲,不管是量化管理人,都需要自己不断学习,迭代策略。

  以下为采访实录:

  1、国恩资本吴国尧:上半年CTA策略相对有选择价值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财富大咖秀,今天我们继续请到业内的资深人士,换一个角度帮助我们来看市场。吴总您好。

  吴国尧:你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来认识一下今天的嘉宾。欢迎回来,首先第一个问题要跟吴总交流一下,近半年量化产品,α都非常的难做,对于这种状态包括后市市场的表现,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

  吴国尧:好的。其实从去年年底开始,基本上整体量化产品或者说行业平均的收益水平,跟去年上半年或者一整年来看的话,基本上相对来讲α都少了很多,包括其实今年整体上半年的情况,各家机构虽然产品有一些差别,但整体可能市场上,包括量化的一些同行反应出来,可能α相对来讲都比往年要更加难做。

  我觉得这个问题,因为我从13年回国以来,其实也一直在做从事量化,包括从事私募这个行业,那么相对来讲其实以前整体α市场相对来讲我觉得在全球来看基本上都是非常偏高的,可能过去的比较容易获得α,包括像当年基差也都是正的情况下,在这个情况下,整体市场,我觉得首先投资人可能相对来讲对待收益或者超额的一个收益来讲可能越来越理性,并不是以前往往获得比较容易的α,相对来讲可能长期都可以便利地去获得。

  第二点,随着现在量化私募的越来越多,现在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词叫内卷,相对来讲其实策略的一个同质化,包括因子的同质化也是越来越接近,比如说大家在风险控制一样,或者在敞口的暴露上一模一样的情况下,可能很多主流或者头部的机构可能业绩同涨跌的一个情况也是比较显著的,所以我觉得首先对于策略本身,我觉得投资人相对来讲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可能相对来讲比较获得高收益的年份或者说传统的一些量化非常高的收益,可能整体以后可能相对来讲收益可能会走得更平滑一点。

  第二点其实我觉得不同策略类型,其实天然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或者像大小年。像去年对于主观多头来讲可能相对来讲收益是非常爆发的一点。可能到今年来讲,很多我看下来大家业绩也都非常好的主动管理人,可能投资人还是觉得你收益相对低了一点,所以我觉得难做也是一个比较级的,可能相对来讲去年一个比较丰收年,大家整体觉得收益保持更理性一点。

  第三点,我觉得对于整体长期来看,其实我觉得整个国内的资产管理行业也好,或者说私募行业也好,我觉得都还是后市相对来讲,我还是相对看好的,包括疫情之后,虽然我们做量化的可能对基本面会聊的比较少,但是我觉得其实从疫情当中各个国家康复的一个情况,包括经济情况,我觉得长远来看的话,对中国的一个经济还都是比较看好的,所以我觉得在整个长的一个周期或者大的环境背景下,我们不管说权益,包括商品期货,甚至固收其他的一些市场,我觉得机会还都是在的,可能相对来讲只不过不同的时间点的收益大小,比较的一个差别。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来到了年中,我们后半年展望市场,您觉得各类策略的表现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展望吧。

  吴国尧:可以。首先对于量化来讲,比如说传统可能以基本面因子为主,后面加入更多量价的因子,从传统的低频策略转到更高频的策略,甚至叠加了T0丰富这些策略,但整体来看,结合到像去年年底其实对于很多做市场中性的一些产品可能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回撤,今年上半年相对来讲获取收益,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第一个问题,α也都比较走平。现在至少站在这个时间点来看,如果市场上相对来讲在下半年α如果还是比较难以获得,或者基差维持这样一个情况下,可能全年来看我觉得市场中性收益相对还是比较偏保守一点,可能不会像以前收益特别高这样子,包括结合今年上半年来看,对冲之后达到一个正收益相对来讲都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点,像传统的指数增强或者量化多头这种策略,由于每一家使用的因子,包括在一些风格上的暴露可能不太一样,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今年整体来看其实一些优秀管理人上半年取得的α我觉得还是会有一定的α超额的,但是跟去年相比,就像前面讲到的多投策略前面讲到的,可能相对来讲比去年收益要低一点。

  CTA策略整个去年股票多头非常显眼,同时如果有一些投资人去买了CTA相关的产品,可能也会看到CTA也是非常大的一个丰收年。

  主持人:对。

  吴国尧:所以我觉得今年上半年来看,整个对于量化产品来讲,包括机构也好,投资人,唯一关心的可能就是CTA策略,我觉得相对来讲整个全年来看,CTA可能比去年收益要低一点,但相对来讲在其他类策略同比当中可能还是比较具有选择价值的。

  主持人:说到这,今年大概从5月份开始,国内对大宗商品出台了很多降温的政策,自此之后我们就从走势来看,好像要比以前复杂多了,以前就是单边行情,但是尽情就非常复杂,行情走得复杂了,我们也看到了相应各个产品,大家的业绩也开始有逐渐地分化,我们在针对大众商品,针对CTA相关的市场表现,我们来谈一下您是怎么看?

  吴国尧:可以,其实就像前面也提到,对于去年整个行情,因为可能也是疫情之后不同国家的刺激政策,包括像通胀预期,整个大宗商品相对来讲来了一轮可以说历年来基本上最大的行情之一等于是,所以各家机构取得的一个收益也都非常好。今年前面主持人也提到了,随着国家出了一系列的降温的动作,包括相对来讲其实行情之后可能很多产品从原来一个反弹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横盘无序的一个震荡。

  我觉得在这个情况下,可能就像前面讲到,整个商品期货市场如果单按照收益的高低来比,我觉得可能会比去年相对要保守一点,但是其实结合历年来看,包括从我回国以后在国内商品期货的一些产品,包括一些收益来看,首先我觉得CTA策略其实在不看相对策略的一些产品当中,如果看绝对策略,CTA策略历年来基本上还是获取正收益概率最大的一个类型的策略,如果跟主观多头来比。

  第二点对于相对来讲比较一流的,或者说规模比较大的头部的CTA,一些管理人,其实看他们往年的一些业绩的表现来看,或者说整个CTA类型的策略,因为它可能还是更偏一些交易行为,不太像股票,可能跟一些基本面更相关,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包括做多做空,有一些杠杆的一个使用,所以可能也看到不单单他的正收益的概率比较大。第二个基本上收益的一个标准差,就是每年收益比如说有些产品长期年化在20、30左右的话,可能大概每一年也都可以达到这样一个水平,所以相对来讲首先我觉得这一类型产品对于投资人来讲,其实在配置上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第二点其实CTA产品在经历去年这样一个非常丰收的年份之前,其实按照我个人的一个感觉,往往过去的时候其实很多机构也好,包括投资人也好,讲到CTA对它的认知还不是特别足的,没有引起很大的一个关注,过去的很多时候,大家可能讲到期货了,或者CTA考虑的杠杆,都觉得,开个玩笑有点像洪水猛兽一样,觉得这个风险非常大,那么CTA杠杆怎么去使用?

  包括一些成熟产品,它的交易的一个周期,市场的一个周期,其实结合不同的策略,其实它很多时候如果单从曲线的表现上,可能往往比我们股票纯多投的一个策略波动更低,而且收益,说不定冒的风险还是更小的,所以经过去年一整年其实引起了很多投资人跟机构的关注之后,我觉得其实对于CTA策略国内整个私募的发展,包括现在也有很多纯粹以管理CTA为主的一个私募,规模也相对来讲越来越大,我觉得整体来看,其实对于这一类型的策略,包括大众商品市场上,我觉得后续还是相对来讲比较持续看好的。

  2、国恩资本吴国尧:“固收+”赛道仍有待探索

  主持人:我们加一个问题,我们很多大家都关心美联储的一些动作,如果他们货币收紧,加息等等,超预期不太可能,美联储的预期还是不错的,就是担心货币政策逐渐收紧或者是转向,对于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以及这样的政策对于咱们CTA相应的影响?您是怎么看的?尤其是刚刚开完会,美联储相关官员的表态,以及今年7月底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议一个表态。

  吴国尧:其实我觉得相对来讲的话,因为首先我们的一个管理方法比较偏量化,可能对于传统基本面的分析,其实可能市场上也挺多研报,或者有一些相对来讲资深的研究员之前也发表过他们针对美联储不同的一些做法的判断包括后市的一个展望。

  单纯从我们量化机构角度来看的话,其实市场上有波动,可能对于我们来讲其实反而是更好的一个情况,因为第一个大宗商品天然你做多、做空,包括保证金都可以去使用,所以更怕的是它是一种比较无序的状态去波动,大家可能都在猜测,或者说有一定的分级,那么造成即使你有一个行情,可能行情也不太连续,或者出现一些急涨、急跌,可能相对来讲对于不同交易周期的一个收益可能差距会比较大,比如说连续的波动情况下,有一些可能偏高频的收益可能会好,那么中频的话,甚至是长周期的话,往往两边都一直在被打脸的一个状态,连续止损的状态。

  所以我觉得随着美联储很多的一些政策逐步地落地,或者说更明确化,我觉得不管对于不同的大宗商品可能影响不太一样,包括对他们后市一个方向走势上可能会有不一样,但相对来讲其实随着慢慢的政策明确,包括各个国家的一些刺激,通胀一些预期更明确之后,我觉得每个品种只要它的波动相对来讲可以恢复到之前正常的一个水平,其实我觉得对于量化机构来讲,相对来讲都还是有一定的方法或者说有相应的一些策略可以获取到一个收益的。

  主持人:接下来大家也很关心,比如说固收+策略在市场上同类比较小,固收资本也有布局说固收+策略,对于后续的固收+市场,相应的固收+的产品等等,给大家展望一下您是怎么看的?

  吴国尧:因为固收+这个词,我当时13年回国的时候就已经大家在提固收+这个概念了。

  主持人:对。

  吴国尧:那么以前的时候其实大家可能更多的是以市场中性来代替,因为看到有一个收益相对来讲比较稳定,并且回撤非常小,认为可能是代替传统固收,或者说比固收提供一个更高收益的一个产品。

  随着近年来前面我提到市场中性产品可能逐年收益下降,并且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说像去年年底很多中性的一个产品可能还有一两个点左右,甚至更大的一些回撤,机构可能也慢慢在重新去思考类似于固收+产品,或者说整个固收+的一个策略类型,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不管说是代替品还是用固收的一个方法。

  首先其实对于我觉得那中性产品来完全替代固收+,我觉得可能它不能做到完全替代,如果希望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收益,我觉得可以做一部分配置,但是他可能跟固收家的理念,包括冒着一个风险,或者收益跟固收市场的一个相关性,相对来讲我觉得并不是那么高,只不过大家原来单纯从曲线上去看,两条曲线比较接近这样子。

  其实相对来讲,结合我个人的一个经验来看,首先其实国内固收整个领域,包括跟量化一个领域,其实相对来讲是比较分割开来的,我们过去看到不管说是一些海归回来做量化的,或者说国内本土量化的一些优秀的机构,他们可能对权益市场,包括像商品市场,甚至衍生品市场,这一类型策略可能相对来讲覆盖面都非常广,那么可能对固收基本上相对来讲覆盖面非常窄的,那么传统固收的一些私募,基本上纯粹都是在固收整个产品线或者说基本上都是以债为主这样子。

  所以相对来讲,单讲我们国内这边,我们其实更多的是希望把一些像传统的固收的策略,包括像一些现金管理策略,跟我们量化的一些策略做了一个融合,也是我们的一种尝试,通过一些类似于像固收的一些交易行为的一些策略,以及像一些现金管理的策略做一个稳定性的安全垫,通过一些量化的一些策略,做加号部分的一个增强,通过不同资产的一个轮动,所以这其实对我们自己来讲也算是一个尝试。

  可能市场上现在还有一些公募基金,包括头部的一些大的私募,可能也在尝试做一些固收+,他们可能相对来讲比如说以利率债的一些配置作为一个打底,可能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再去做加号部分,相对来讲我觉得首先整个策略类型,因为可能在市场上还没有说完全标准的一个做法,所以我觉得相比纯粹,比如说单一策略类似于像中性指增这种类型策略来看,我觉得第一个可能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相对来讲我觉得这一类型的策略还算是一个新的一个市场,而且各家机构还在处于探索的阶段,可能也有一些非常好的想法,或者不同的资产做一些结合。

  那么在这种市场情况下,其实也有一些机构或者投资人谈到固收过这谈到债券也会比较担心整个国内市场的信用下沉,包括信用风险这样子,可能根据不同的一些产品设计也好,或者一些不同机构的配置方法也好,其实也在这个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如何在尽量不去信用下沉的情况下,怎么样增厚固收的一个策略收益。

  所以综上所述,我自己觉得相对来讲这个策略在现在赛道并不是那么拥挤,并且还属于一个百花齐放的一个前期那么可能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觉得在未来一两年内也会有一些头部的机构,不管是私募甚至是一些公募机构可能也会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固收+的一个产品相对出来,也希望可能有一些投资人或者机构在比如说中性今年整体收益不太好,或者传统的一些稳健策略今年表现都不是特别好的时候,也可以多多去关注固收+这样一个领域。

  3、国恩资本吴国尧:量化策略需不断学习迭代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大家也面临另一个问题,机构越来越多,同质化大家也是向一个方向趋同,同时我们也在思考私募量化,量化私募如何搭建自己的护城河,让自己能够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也很关心这个如何做到呢?吴总您是如何思考的?

  吴国尧:其实我觉得对于量化机构来讲,首先可能你本身自己的一个研究能够,反映到投资人就是你最后产品的业绩,这可能永远都是第一位的,相对来讲只有自己的研究能力好,管理产品的一个收益在横向对比下,可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可能对于不管是机构投资人也好才可能会来关注到你,但可能对于一家私募来讲,首先我觉得它也就像一个公司一样,像您前面讲到不同的私募如何搭建自己的护城河。

  对于我自己本身来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由于大家的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研究能力,甚至擅长不同的资产类型,相对来讲首先我觉得每家机构或者每个管理人应该找到自己的相对来讲的长处在哪里,或者说策略类型更擅长在哪个方向,虽然像现在有一些内卷,有一些策略可能同质化非常非常严重,但是其实国内现在除了像中性指增,其实这几年也有更多的一些不同的产品,就像我们前面讲的,不管是一些固收+的或者像CTA的一些策略,其实还有很多新的一个领域大家也会去探索,包括像现在也有一些机构可能也在探索一些量化跟基本面的结合这样子。

  首先我觉得对于量化机构来讲,第一位可能是要找到自己在整个现在大的环境下一个长处,或者一个策略擅长的点在哪里,相对来讲第一位我觉得还是在一个领域先去深耕,相对来讲希望做到这样一个领域当中的头部,再去横向覆盖很多的其他的一些方面,因为现在基本上整体我觉得私募的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如果前期可能每个产品每个策略都去参与,但是没有自己的一些优势,也很容易被很多产品当中淹没了你的收益,投资人可能也看不到。

  第二位如果相对来讲你在前期有一些累计,不管说你的策略的积累,或者说一些产品的积累,或者规模上了一定量的情况下,我觉得可能每家机构结合自己策略的一个所需要,就像我们讲不管现在有一些头部机构可能花了非常多的钱在IT基础设施上,硬件上,我觉得这也是一条路,因为相对来讲虽然边际效果会递减,但在前期确实你硬件还是提高你的生产率,包括像研究员进行一个回撤,可能你硬件更好也会更快速,包括日内你想做到更高频的交易,交易的一些速度,计算的一些速度,相对来讲我觉得这也是一条路。

  另外有些机构,更多的一些机构前期比如说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投入到这些基础设备的时候,那我觉得可能更多的还是夯实自己研究的基础。因为其实整个量化整个大的策略结构,现在随着我们中国人相对在数理方面也是比较擅长的,可能对于很多刚刚毕业几年的学生,他在量化机构待了大概两到三年以后,可能大体的框架大家也都学习到了,但是其实真正去做策略的时候,也可能看到当中有非常多的细节,还是需要去做优化的。

  不管像我们讲到的比如像一些因子上的优化,策略组合的优化,甚至到最后等到真实去交易的时候,你发现包括你的下单算法,交易算法怎么样去拆订单,怎么样多个账户之间做到公平交易,包括你的IT跟券商不同接口的一些对接,服务器托管,其实会有非常多环节的,所以后续我觉得在前期建立了一定的优势之后,后期其实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我们管理人,包括量化机构去一件件做的,可能更多的还是需要脚踏实地一个个环节,一点点去把策略打磨出来,最后积累出来,你在每一个环节,不管是因子、策略、或者交易算法,甚至IT的一些设施,每个环节可能只要好这么一点点,全部加总起来也就是你非常强大的一个护城河了。

  主持人:好,接下来还有很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很现实的问题,让吴总给大家解读一下。

  第一个就是管理策略拥堵的问题,在过去其实这个现象不是一直有,但是随着规模越来越大,虽然大家的热情越高,市场越来越好的,难免会在某些领域里面,甚至是全领域出现策略拥堵的现象,先让吴总给大家介绍一下,现在的策略的拥堵情况是如何?策略是否拥堵,对于收益的影响又该如何去理解呢?

  吴国尧:可以,首先对于策略拥堵来看,其实站在现在这个角度,比起前几年,尤其在量化这个领域,我主要是做量化的,相对来讲可能很多人都会提到在某一类型,比如说因子的一些表现,或者某一个子分类的一些策略相对来讲比较拥堵了,我觉得毫无疑问其实由于现在整个私募的相对来讲数量也越来越多,包括各家管理规模也在每一年呈指数倍的一个上升,可能尤其比如说偏一些交易行为,或者说偏一些高频,或者偏一些像量价因子的一些情况,包括有一些,我们可能还会在一些产品当中叠一些T+0日内的策略,由于这一类型策略,可能天然受整个市场的波动,包括整个市场的换手,包括整个市场结构影响,可能相对比较大,可能对于很多人直观地感受,就是这一类型策略如果在一段时间收益下降了,很多不管说新闻、微信公众号都会提出来策略相对比较拥堵了。

  我觉得首先按照国内整个管理规模,其实我觉得结合像量化整个管理规模来看,其实我觉得整体量化上还不能说完全,先说整个行业,完全说量化相对来讲整个非常非常拥堵了,可能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子类的一个策略,那么对于这些策略拥堵来看,其实国内市场相对来讲近几年来尤其量化比较爆发的这几年,可以看到可能每一两年,其实我们市场的结构也在变化,管理人也要学习很多,其实策略,或者说当年跑得更好的流行的策略,包括策略类型也在变化,就像我当时刚回国的时候,大家认为量化就是要做对冲,做中性,慢慢地再到一些动态对冲,指数增强,其实真个市场相对来讲都是在拼命学习,飞速发展的一个状态。

  所以我觉得可能在短期内某一类型的策略的一个拥堵的情况下,往往可能对于我们整个市场来看,由于结构变化或者管理人整体的一个策略相对来讲,从原来低频向更高频,从原来基本面因子到量价因子整个一个变化,甚至底层框架优化的一些变化,其实可能相对来讲到最后我觉得还是会被管理人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来逐步地克服这些问题。

  第二点相对来讲整个策略拥堵,可能对于收益来看,我觉得毫无疑问如果相对来讲一个赛道如果同质化的策略比较多,我觉得第一点可能会看到,可能整体的收益会比往年相对来讲会走平一点。

  第二点可能机构之间同样策略,可能相对来讲走势的相关度也会越来越高,可能70、80%的时候大家都是同涨跌,只不过一年下来有些机构相对收益高一点,收益低一点,整个同方向波动也比较大,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可能长期对于私募行业来讲,不管是量化管理人,包括主观的一些管理人可能都需要自己不断学习,迭代策略,慢慢地来改变的。

  主持人:尤其是投资者在面对各种机构各种产品的时候,大家会有另一个焦虑,这个焦虑就是有些策略其实是有自己最佳容量的,就像大家很多人喜欢品红酒一样,有些红酒生产出来三年到五年这是最好喝的时候,早一点、晚一点不好喝了,我们这个量化交易也一样,您说规模太大,或者规模小了都会影响策略的收益情况,所以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给大家解读一下,一个策略或者说我们关于收益,规模是如何影响的?同样我们如果站在投资者角度到底该选择那些容量大?还是选择一个中等的还是小等的?这个该如何区分吗?他们有必然联系吗?

  吴国尧:我觉得还是有一定联系,因为首先对于规模这个因素来看,其实我自己觉得每一类的策略可能都有它的一个策略容量,这是整体来看,对于到每一家管理人或者每一家量化机构来讲,可能在整个规模当中,因为他自己的策略累计或者自己的管理内容,自己又会占一个自己策略的容量上限,比如像我们讲,全市场假如说量化权益类的或者CTA策略总的规模大概可能策略容量在多少,可能每机构又分到当中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首先这个规模上限可能对于每一类策略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可能对于量化,尤其是越偏向一些高频的策略可能越是明显。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同的策略,对于这一家机构来讲都有一个最舒适的一个管理区,在这样一个管理区情况下,第一个相对来讲可以保证他的收益,跟他回撤的效果或者历年表现的比较接近,超过了这个管理区首先可以看到原来他可能一个收益显著的一个下降,或者说对于他原来可能不需要优化的点,比如一个产品规模很小,可能你都不涉及到拆单这一些动作,可能原来管理人是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的,随着你发现你的管理规模越来越大,原来你一笔出去就可以成交的订单,现在可能要分成很多笔。

  那么你就会发现,这个价格你到后面买到的价格可能会更高,造成你的收益率下降了,慢慢地就会发现这个策略容量,其实有一些策略容量也是大大在慢慢管理过程当中去试验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对于策略容量来看,可能同质化每一类型的策略,可能投资人来看还是要比较去关心整个策略容量,尤其对于这家机构自身的管理能力来看这样一个情况。

  结合前面讲的第二个问题,其实就是对于有一些投资人也好,或者一些机构也好,他应该怎么样去选择量化的一些产品或者应该选一些大容量的还是低容量的,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我觉得对于投资人来看,我觉得他去选择某一类策略,我觉得第一个投资人本来来讲先要了解这一个策略类型的收益情况,相对来讲我觉得对于管理人来看,同一类型策略,我觉得一个优秀的管理人,除了他的收益,包括回撤,可能从曲线直接看出来,第二点我觉得相对来讲他可能不用去做很过度的一些风格漂移,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一点,比如说在今年这个环境下,可能整个多投比去年多投产品收益要低的,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如果选择了一个私募管理人,他今年的收益比去年低,或者不如你的预期,其实我觉得这个也是非常正常的,可能相对来讲你如果说在某些同类型策略都不赚钱的情况下,您一定要苛求比如说今年买到50%甚至是翻倍的多投的管理人,往往也有可能冒了一些你不知道的风险,今年达到这个风险了,未来会不会突然间或者说突然间比如说产品表现的不如意了,甚至跟你的预想完全差距非常大,这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觉得对于投资人来讲,第一个可能你应该考虑到你这个策略在历年的表现的一个情况,那么你选择了这个管理人,他所介绍的,比如说他是一个多投产品,或者是一个中性产品,CTA产品,是不是跟这历年的表现相对来讲比较相似,你先确定他的宣传或者产品叫的名字,跟他在实际用的策略是一致的,这样相对来讲,第一个你自己可以对这个策略,如果你下一番工夫,或者对市场有一定分析,你自己也可以做一些判断,比如说你认为多投好,你可以多买一些多投产品,你认为多投不好你可以赎回一些,而不是说这个产品,虽然他的名字相对来讲你把它做了一个分类,但是你自己都不知道它在冒什么风险,其实对于投资人来讲你很难去知道我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判断。

  第二点像前面讲到跟资金容量,跟规模来看,其实我觉得对于一些容量过小或者说容量整体来看不太大,相对来讲收益又很高的这一类型策略,其实现在真正在市场上,或者说投资人很容易去买到这类型产品,我觉得相对来讲比较困难,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机构可能还在销售这一类产品,但是我觉得对于容量比较小偏高频的策略,很多现在可能都是自营或者说之前一些老的合作的机构去把这些容量都消化掉了。

  所以对于这种相对来讲这些策略,如果你看到这种产品,去购买这种产品,往往可能后期跟你前期看到一个收益可能会有一个差距,所以如果全市场来看,不做一些主观地判断,我可能还是觉得更大概率,至少规模在中等或者规模偏资金容量大一点的策略,它往往可能,逐年来看收益都不是市场上最高的这样子,但是他的一个好处,可能他历年的一些表现比较具有参考价值,就是你去分析他过去一个表现,可能未来由于它的一个管理规模或者说策略容量比较大,不会由于短期内的收益好,很多人去申购赎回,造成他未来的一个收益波动,所以至少在这种中等或者说中等以上一些规模的策略。

  你可能自己做了一些分析,做了一些比较之后,未来他可能按照他历史的一些统计效果,可能大概率会落在他原来历史统计区间的,如果整个容量太小,可能相对来讲他自己策略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更多的人去申购了,他的收益下降了,这一点你如果不是说管理人深度沟通,或者说你知道他策略底层是怎么做的,其实你往往也不太知道他这个侧现在实际上已经惯例了多少规模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情况下,可能对于大众来讲,来选择的话,我可能还是希望去看一些相对来讲规模在中等甚至规模资金流量比较大的策略,至少我觉得这个策略你看到的一些收益,可能未来你还能拿得到。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吴总,针对量化,针对市场讲了非常多,大家非常想知道的一些展望,未来也期待吴总有更多机会做客节目,为大家多讲一讲这个市场的变化以及未来如果有什么更好的机会,也让吴总通过自己专业视角为大家做介绍。

  (原标题:国恩资本吴国尧:量化策略需不断迭代 “固收+”赛道值得关注)

栏目导读

房多多延迟结佣莫名其妙 8万元待结佣金不翼而飞?

  用互联网的飞机大炮,挑战传统地产中介的刀耕火种。这可以说是代表了前几年想用互联网模式颠覆地产行业的创业者心声。但颠没颠覆,大家

发布时间: 2020-03-20 14:30
财经评论   2020-03-20 14:30

原料涨价潮暂缓 疫情之下造纸企业的得失变局

  造纸行业再现洛阳纸贵。  自2月以来,受原材料紧缺、物流不通、行业复工率低等因素影响,一波涨价潮席卷了造纸业。以瓦楞纸、箱板纸

发布时间: 2020-03-20 14:30
财经评论   2020-03-20 14:30

一罩难求催生行业乱象 口罩机生产企业心忧过热

  一个月前,许多公司掀起转产口罩和口罩机的高潮;一个月后,转产公司纷纷苦不堪言。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实地走访数家口罩和口罩机生

发布时间: 2020-03-20 14:31
财经评论   2020-03-20 14:31

ST股阵营要扩大?乐视网等11公司或将退市 67家公司或被

【ST股阵营要扩大?乐视网等11公司或将退市 67家公司或被“戴帽”(名单)】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597家A股上市公司曾被ST *ST过,54%的戴帽或脱帽行为发生在每年的4月和5月。

发布时间: 2020-04-07 13:56
财经评论   2020-04-07 13:56

十大券商策略:A股逐级上行 市场有望冲击3200点!中国股

【十大券商策略】A股逐级上行,市场有望冲击3200点!中国股票市场仍是优选项。

发布时间: 2020-04-07 14:10
财经评论   2020-04-07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