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回来了吗?
今日,A股市场彻底爆发,三大指数早盘全线高开,随后震荡走高,盘中指数宽幅震荡,证券、银行、保险、期货等大金融板块全线爆发,医美、医疗器械服务表现活跃,截至收盘,沪指涨1.15%,深成指涨1.48%,创业板指涨2.09%。市场较为关注的北向资金更是大举扫货,全天净买入141.03亿元,创近一个月新高。本周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逾200亿元。
同日,央行公告,为维护半年末流动性平稳,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鉴于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投放200亿元。
这是继昨日央行在时隔近四个月首次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后,再次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意在呵护半年末流动性,维稳市场预期。将两日公开市场操作结合上周末金融时报刊文相关表述和央行5月资产负债表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意外增加来看,央行对于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态并不是一句空话,市场对跨季流动性乃至下半年的资金面预期可以更乐观些。
连续两日净投放200亿元,跨季资金平稳
6月24日,央行公告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鉴于当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投放200亿元。
这是自2021年3月1日以来,央行首次打破每个交易日逆回购投放100亿的惯例。市场普遍认为,虽然200亿并不多,但具有重要的信号意义,将给市场更强的资金面保持平稳的预期,有利于短期利率的下行,进而传递到长期利率的下行。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分析,公开市场操作超量投放的背景是随着基础货币的自然消耗,6月资金面整体紧于前几个月份,6月以来DR007的7天滚动平均利率一直维持在2.20%附近及以上,而且伴随半年末的逐渐临近,跨季需求可能会导致资金面再次出现阶段性收紧。
从“价”上看,预计今年很有可能会成为过去几年中最平稳的一个六月,以及最平稳的六月末。月初至昨日,DR007、R001的波动率分别只有0.075和0.169,显著低于前几年同期的水平。而且,昨日银行间7天期资金开始平稳跨半年,DR007利率为2.26%,与历年同期比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且基本与当前7天期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一致。
将两日公开市场操作结合上周末金融时报刊文相关表述和央行5月资产负债表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意外增加来看,央行对于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态并不是一句空话,市场对跨季流动性乃至下半年的资金面预期可以更乐观些。
也有市场人士预期较为保守。华鑫证券研报指出,24日投放的7天逆回购正好为跨季资金,在跨季之后也大概率将短期流动性再次回笼。部分市场参与者可能将此解读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边际转松,短期或有乐观的情绪扰动。但结合前期央行表态,认为核心仍是关注未来资金价格的波动中枢是否变化,避免对政策取向的误判。
债市利率下行空间或打开
逆回购加量稳定市场预期效果明显,债市走暖。昨日国债期货小幅收高,银行间现券整体走暖,其中短券表现更好,1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逾4bp,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利率下滑超30bp,创逾一个月来新低。
“央行近日的投放至少释放了维稳半年度跨季资金面的信号,且根据历史情况看,未来几天央行大概率会继续进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市场对未来资金面的预期可以更乐观些。那么在目前缺乏明确交易主线的背景下,资金收紧这一潜在利空被证伪后,利率的下行空间将被重新打开。”屈庆称。
无需对流动性产生不必要的担忧
部分投资者认为,当前流动性环境的平稳舒适只是针对于7月的“特殊安排”,因此下个月开始便可能出现大幅波动。
对此,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上述猜测没有依据。一方面,今年春节以来市场利率便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一段时间内的资金利率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以及当时的政策取向。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仍存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巩固,而且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比重是现阶段突出的一项任务,此时并没有大幅收缩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必要。预计央行会继续对流动性进行精准调节,熨平短期扰动因素,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波动,有效发挥政策利率的中枢作用。
今年5月初曾有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于5月份是传统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间,财政存款会大幅上升,叠加地方债发行量增加等因素,市场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并导致利率波动性增强。近日,《金融时报》发表评论指出:现在回头来看,对5月份资金面收紧的担忧确实是毫无必要的。事实上,在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的政策取向下,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是一句空话。市场主体无需对流动性产生不必要的担忧,更不宜以没有根据的猜测去预测流动性“收紧”和“波动”以及央行政策取向。
判断下一阶段市场利率的走势,还需重点观察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当前尚不构成政策利率调整的条件。
从国际方面看,全球经济虽处于加快复苏阶段,但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分化明显加剧,或对全球经济复苏增添新的不确定性。随着美国通胀预期升温,其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方向仍需进一步观察,特别是要警惕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前转向风险。
从国内方面看,我国经济尚未完全复苏,实现经济发展目标需要货币政策保持稳定。虽然PPI近期较快上涨,但CPI和核心CPI仍处于温和可控水平,通胀暂不对货币政策构成较大掣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此前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展望未来,伴随企业债券融资触底反弹,以及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加之信贷增速有望保持基本稳定,社融增速和M2增速不会再继续大幅下滑。接下来在总量增速基本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将主要在支持绿色发展和支持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融资两个方向上发力,货币投放“有保有压”特征会进一步凸显。
(原标题:什么信号?央行时隔4个月突然行动!A股彻底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