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发布,系统阐明了自贸区南京片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任务和政策导向,明确了未来五年,自贸区南京片区将从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科技创新、政策推广、营商环境、空间布局等7个方面着重发力。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到2025年,自贸区南京片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达到30%以上;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以上,集聚各类创新型人才10000人以上;年新增市场主体10000家;累计形成省级以上复制推广首创性案例50项。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南京的发展基本分为三个大层次,第一是南京要突出其自身发展的首位度;第二是要与周边形成城市群协力发展;第三是积极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利用好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机遇。”
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面对双循环的新格局,《规划》中提到,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制度创新。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方面,《规划》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生态体系、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进一步放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限制,探索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机制,深化境外投资合作,推进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探索数字技术赋能跨境贸易监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等。
而国内大循环方面,《规划》则指出要积极对接长三角优质资源、打造长江经济带创新支点等。
白明对本报记者表示:“南京通过城市群,如宁镇扬一体化以及南京都市圈,与周边城市相互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南京处于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地带,也是长三角经济带的重心之一,其影响力辐射半径几乎覆盖长三角各个区域,且南京到长三角各处基本是等距离的,所以在很多资源配置上可以相互共享、相互借力。因此,南京的发展一定要注意与周边城市形成城市群协力发展,并利用好长三角的协同机制。”
建设扬子江“新金融中心”
目前金融已经渗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金融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一环。
《规划》提出,要构建产业基础国际化、产业链现代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在金融产业方面,要建设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扬子江“新金融中心”:聚焦金融科技特色产业,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推进“扬子江基金街区”建设,深化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探索开展多元融资支持工具试点,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创新。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孙文华博士告诉本报记者:“金融中心需要有金融市场功能,江苏制造业较为有优势,可以发展‘债券交易市场’、商票交易所、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助力实体经济。”
本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4月,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部就印发了《南京江北新区加快建设扬子江新金融集聚区的若干意见(试行)》。
为吸引和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助力区内高端产业集聚,帮助跨国企业实现集团境内外、本外币、一站式的集约化资金管理,南京自贸片区充分运用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进一步推进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政策红利,持续推动落地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服务。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5月18日,中国银行江北分行、招商银行南京分行、浦发银行南京分行协助先声药业有限公司上线跨境资金集中运营功能,先声药业集团可集中调配的外债额度20.59亿美元,可集中调配的境外放款额度为3.09亿美元,实现区内跨境资金池从1到N的快速复制。
(原标题:万名创新型人才要来了!南京自贸片区未来5年这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