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头版:挺起A股的脊梁
美国当地时间1月24日,美国股市大幅开盘,但下半年跌幅逐渐收窄,甚至收于红色。25日,a股开盘一路走低,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2.5%。在中国的实现增长指数强于美国,保持进一步增长的条件明显好于美国的情况下,中美股市的这种反差确实发人深省。
美国股市24日先暴跌后转红,反映出美国面临巨大通胀压力、制造业难以提振、疫情疯狂蔓延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前景感到担忧,对加息和刺激政策退出非常敏感;一方面,其主流投资机构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非常积极地提供支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股市在短暂的低位震荡后才进入上行通道。到了2020年2月,道琼斯指数已经涨至接近3万点,随后又因疫情爆发出现快速调整,导致6个交易日出现三跌一打的奇观。然而,当美国对外发动贸易战,国内制造业低迷,失业率不断扩大时,美国股市再次走出V型反转行情,一路上涨。截至2022年1月4日,道琼斯指数较2019年底上涨了约30%。
另一方面,a股方面,2022年1月4日,上证综指较2019年底仅上涨19%。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不仅率先控制疫情,而且将发病率、严重程度和死亡率降到最低,最早实现经济正增长,成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美国不仅陷入疫情反复持续蔓延,死亡人数持续上升,制造业萎缩,失业率低,物流不畅。其超大规模货币发行导致通胀率达到7%,政策即将转向。美国股市能在如此畸形的经济中一次又一次地上涨,与它大量发行货币有直接关系,但也与它得到主流投资者的大力支持有关。美国的主流投资者都知道,保持股市活力有利于吸收全球资金,化解各自的经济矛盾。
相对来说,中国股市和实体经济有一定的反差。在不断巩固防疫战略成果的同时,中国比其他主要经济体更早实现稳定增长。按不变价格计算,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21.4%;中国全年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创历史新高。特别是经济增长的创新动能显著增强。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和12.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加快8.6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目前,中国已连续四年保持第二大外资流入国的地位。随着RCEP的实施,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开放平台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中国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和产业热点。
近期国内股市表现疲软有一些短期原因。一是市场普遍认可的热点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涨幅,需要消化;第二,今年经济增长确实存在一定压力。但这还不足以引发近期的股票并购
既要看到当前的困难,也要看到有利的形势。两年来,我们坚持未雨绸缪,稳扎稳打,为应对当前困难预留了充足的政策空间,积累了相当的实力。一是近两年中国没有步美联储后尘,坚持货币政策独立自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这样,在美联储今年加息、推动美元回归的情况下,中国可以实施更强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二是进行跨周期、反周期调整,根据市场情况“超前”“推进”。去年12月以来,我们提前发布了2022年部分专项债券额度,并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为低成本融资和实体经济稳定运行创造条件。国务院决定,在延续前期到期的部分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涉及科技、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11项其他税收优惠政策至2023年底。三是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障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稳定经济市场,获得改革空间,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奠定坚实基础。要利用好这两年在这一领域积累的经验,进一步释放政策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各行业竞相繁荣发展的局面。四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在稳定经济市场的基础上,坚持以改革求效率、求突破,推动公平竞争政策落实,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畅通国内大循环,突破供给约束,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行业改革,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制度性开放。我们改革开放的方向不会动摇,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会放慢,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近期a股市场表现疲软是机构投资者对负面因素的过度反应。目前我国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已经大大增加,他们的资金实力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然而,许多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存在缺陷,尤其是对于市场热点和
行业估值的判断存在短期化倾向,不能发挥市场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在遇到风吹草动时,需要主流投资机构维护大局,引领方向,发挥应有作用。在此,我们呼吁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担起引领价值投资的主体责任,主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持续发展的局面,挺起A股的脊梁来!上海证券报头版:专家称A股政策面资金面均有支撑 不宜对市场下跌反应过度
A股昨日再次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交投较为低迷,三大指数低开低走,跌幅均超过2%,沪指收盘失守3500点。对此,市场专家分析认为,不宜对股市下跌反应过度,当前A股在政策面、资金面均有较为坚实的支撑,经济“稳增长”态势明确,春季行情仍值得期待。不少机构也预计,“市场底”正渐行渐近。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分析提出,近日A股下挫受地缘政治因素、外围市场影响较多,适逢春节假期前夕,资金活跃度也有所下降。但历史上地缘政治因素对权益类市场的影响往往比较短暂,情绪性反应过后,仍然看好未来一个季度的A股市场表现。
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认为,近期A股市场走弱主要受到五方面因素影响,包括:美联储升息预期,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部分市场观点对经济走势存在担忧,全球通货膨胀,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他认为,整体看,这些因素对投资者会形成一些情绪性影响,但对股市中长期走势的实质影响并不大。
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国内政策面、资金面均对A股市场形成了较为有力的支撑,不宜对市场下跌反应过度。
从政策面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
此后,各方面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举措。1月17日以来,央行先后下调MLF中标利率10个BP,下调1年期LPR10个BP、同时下调5年期以上LPR 5个BP。近期,住建部称今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超出此前200万套的预期;国家电网宣布2022年在电网投资方面计划投资5012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推出更多有利于提振有效需求、加强供给保障、稳定市场预期的实招硬招;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实施部分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企业纾困和发展;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10个方面的工作举措。
荀玉根表示,我国“稳增长”的宏观政策正在持续加码,岁末年初往往是基本面的“淡季”,但却是政策面的“旺季”。陈洪斌也提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下,今年政策面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将十分坚实,各类“稳增长”举措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两会召开前逐步细化出台,A股市场也将迎来一个较为密集的利好政策的窗口期。
从资金面看,一方面国内宏观流动性充裕,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向市场投放了较为充裕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外资保持净流入态势,用真金白银表达对A股市场的看好。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虽然沪深主要股指累计下跌较多,但券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始终保持在1.8万亿元左右。
公开信息显示,1月17日以来,央行累计净投放资金规模已达到7500亿元。近两日,央行连续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维稳跨春节流动性。
海通证券统计数据显示,年初以来,A股主要指数虽表现不佳,但北向资金一直逆势加仓。今年截至1月20日,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达428.5亿元,超过2021年1月的399.6亿元;此间北向资金日均净流入30.6亿元,也高于历年北向资金的日均净流入水平。部分市场机构预计,今年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可能在3000亿元至4000亿元。
荀玉根认为,目前整个A股市场PE水平在18.5倍左右,处于历史中等偏低水平,具备对资金的吸引力。在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降、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居民资金更多青睐流动性高、收益性好的权益类资产,股市增量资金有望源源不断流入。陈洪斌表示,二季度之后市场走强可能会越来越明显,今年A股市场虽然不会有很大的行情,但结构性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多数机构对节后市场也并不悲观,认为A股“市场底”正渐行渐近。例如,中金公司认为,未来伴随“稳增长”政策持续出台、前瞻指标可能改善和经济增长逐步企稳,市场情绪也有望修复。中信证券表示,“情绪底”即将到来,预计市场资金将恢复流入,“市场底”渐行渐近,建议继续紧扣“两个低位”布局蓝筹,迎接上半年行情起点。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团队表示,春节后市场风险偏好或改善,新基金发行有望回暖,美联储下周FOMC会议若使加息预期利空出尽,则有望在节后形成有利时间窗口。建议投资者珍惜把握即将来临的反攻行情。
中国证券报:情绪面因素扰动 A股市场有望逐步修复
1月24日海外股市震荡加剧,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指数双双下跌近4%,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盘中一度跌逾4%,最终收涨0.63%。1月25日A股市场低开低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2.58%、2.83%、2.67%。沪市成交额为3837.28亿元,深市成交额为5531.34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受到市场情绪影响,A股迎来调整。当前基本面稳定,流动性宽松预期不断增强,市场整体向好趋势不改,调整反而是比较好的建仓和加仓时机。
情绪面起伏影响市场
1月25日,A股市场低开低走,上证指数跌破3500点,创业板指跌破3000点。当日上涨股票数约270只,其中32只股票涨停,下跌股票数超过4300只,80只股票跌停。
申万一级行业全线下跌,跌幅最小的银行业下跌1.68%,传媒、综合、煤炭行业跌幅居前,分别下跌6.09%、5.09%、4.72%。开开实业、九安医疗、兰州银行、精华制药等一批前期人气股跌停。
数据显示,截至25日收盘,A股总市值为91.54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65万亿元。
对于25日市场下跌的原因,华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郑小霞表示,海外风险事件压制叠加A股本身的市场情绪,是25日下跌的主要原因。
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夏风光表示,A股市场近期走势不佳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首先是海外市场的影响,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的背景下,美国乃至欧洲股市出现了连续调整,纳斯达克指数1月以来的累计跌幅超过10%,对A股有一定的心理影响;其次是新能源、碳中和、元宇宙等前期市场热点出现了快速降温,赚钱效应低迷,对市场信心形成较大冲击。目前国内的政策面、市场基本面并没有多大变化,下跌更多来自情绪面起伏。
后市关注“稳增长”主线
从资金面来看,数据显示,1月25日北向资金净流出35.74亿元,1月份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27.25亿元。
而主力资金仍然保持净流出状态。数据显示,1月25日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630.24亿元,已连续33个交易日呈现净流出状态,3035只股票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出,1537只股票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入。
从行业主力资金来看,数据显示,25日申万一级行业均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出,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金额居前,分别净流出91.68亿元、68.93亿元、44.4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金额最少的纺织服装行业净流出1.33亿元。
对于A股后市,夏风光表示,1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美股有可能探明底部,春节前后的A股应该能够出现同步回升走势。
郑小霞预计,随着美股调整结束,外围风险偏好冲击因素消除,在稳增长政策支撑下,A股有望迎来春季反弹。短期市场风险偏好受抑制的情况下,低估值板块的配置性价比提升。随着调整逐步接近尾声,迎来春季行情后的四条投资主线更值得关注:一是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宽松支撑下,估值弹性大的成长主线,仍可期待成长风格在春季行情中“拔估值”;二是政策密集落地,稳增长主线也有配置机会;三是随春季行情有所表现的券商和政策持续边际改善的地产板块;四是消费板块跟涨,主要沿涨价链条寻找机会。在主题投资方向,可关注数字经济、国企改革等概念。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表示,未来伴随“稳增长”政策细节持续出台、经济指标改善和国内经济增长逐步企稳,市场情绪也有望修复。风格方面,“稳增长”仍是未来的阶段主线,市场对这一主线的追捧可能会持续到一季度末左右。成长风格大幅调整空间可能相对有限,但近期不着急抄底。
证券时报头版:守得云开见月明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近日,A股持续回调,无论是赛道股投资者,还是低估值的拥戴者,大多难逃持续性的市值损失,恰如浮云遮眼,长安难现。但对于投资者而言,下跌是最大的考验,忍耐和积极应对则是获取奖赏的重要路径。
忍耐往往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前提。股市上涨不是线性的过程,价格围绕价值持续波动,叠加情绪周期产生一个个波峰波谷,最终推动市场波浪向前。数据显示,过去16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累计收益超11倍,但在192个交易月中有72个交易月都是负收益,有近四成时间都在默默承受下跌的煎熬,投资必须能忍受这些煎熬。
但是,忍耐并不是所谓的“躺平”。在市场下跌中,投资者的忍耐需要“积极有为”。对于自己持仓的个股可以问一问,曾经的股价上涨是情绪推动还是基本面推动?自己买入公司原因是什么,是通过K线图画出来的前景无限,还是公司的内在价值已经跌无可跌?通过不断反问,如果明确了只是一时冲动跟风买入了一只“技术面”上可能大涨的个股,可能需要调整持仓;如果清楚知道一家公司可能的营收、净利、市场空间等估值的核心因素,并且确认短期下跌并不会改变公司的基本面,就可以静静等待估值回归。
在投资中,复利是最大奇迹,时间则是复利的“杠杆”,使用杠杆的方式则是等待。巴菲特从比亚迪上赚得盆满钵满令人羡慕,但是他也付出了近13年的时间。茅台股价涨了370倍,则是其上市20周年时的数据,惊人的投资战绩总需要漫长时间。
等待是因为当前市场并不悲观。在节前市场快速回落后,春节后市场行情或表现更好。一方面,积极因素将逐步向上修正。当前实体融资需求好转尚未验证,结构性宽货币和总量宽货币或将并行,央行将继续积极“靠前发力”。同时随着地方两会相继召开,稳增长诉求强烈,基建与制造业投资有望加快发力。另一方面,负向因素将加速收敛。海外流动性预期的冲击将逐步消化,地产信用风险亦将逐步暴露消化。
整体来看,当前投资者短期风险偏好已处较低水平,继续向下空间有限,春节后随着积极因素的上修市场将逐步回温。投资者应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市场变化,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躺平、不悲观,最终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