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初步计划投资200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扩大有效投资的支撑和牵引作用。
1月18日,上海发布《2022年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提出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年度投资目标。
“力争上半年完成全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华源说。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政府财政保障,上海将加快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布局新基建
“聚焦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这迟早要做。经过科学论证,我们将提前实施到“十四五”初期。”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华杰说。
适当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内容。2021年1-11月,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增速为9.3%,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适度超前。一方面,将积极布局一批关系城市长远发展和安全的港区、航道、铁路、轨道交通、水利、地下管线等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布局以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码头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
在“新基建”领域,主要聚焦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加快5G应用拓展,布局产业互联网集群。
《政策措施》表示,上海将支持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设立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新基建”优惠利率信贷项目,推动实施新基建建设项目贴息政策,适度延长政策实施期限,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基建”投资。
同时,加快部署实施一批未来医院、智慧工厂、智能交通领域的新基建重大示范项目,加紧研究布局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互动平台。用好全市工业和信息化能耗指标,加强绿色数据中心指标保障。
工业投资——加快新赛道布局
"工业投资是支撑未来产出的重要驱动力."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刘平表示,2021年,上海工业增加值有望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的城市,工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加快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着力加快布局“新轨道”(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
王华杰表示,要召开产业促进投资大会,瞄准“36”新产业体系的行业标杆企业,重点引进规模大、能级高、投资强度大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实施一批未来医院、智慧工厂、智能交通新基建重大示范项目。
在新轨道布局上,要积极抢占数字经济轨道,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狠抓绿色低碳轨道部署,有针对性依托特色园区取得突破;引导企业研究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互动的重要平台。强化“终端驱动”,加快开发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知名新终端产品。
刘平表示,2022年,上海工业投资将继续招商引资、推项目、促技改,加快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效应
今年还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谋划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专项支持力度,重点滚动支持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鼓励企业以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开展技术改造活动。
在加强政府投资牵引的同时,扩大上海有效投资也需要刺激社会投资。
《政策措施》提出用好新时期上海对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扶持政策,对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相关信贷实行特殊优惠政策。鼓励市场化融资担保机构为集成电路设备材料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担保费用给予一定补贴。
同时,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落实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部分政策,推进全市氢加气站规划建设,强化“末端驱动”,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此外,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的策动和引导作用,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旅游高峰工程”,建设完善一批旅游度假区。
此外,上海将制定出台并推动实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碳中和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低碳新轨道。
重大项目——投资2000亿
上海每年推进100多个重大市政工程建设,每年重大市政工程投资占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以上,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022年,上海重大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000多亿元。
根据时间进度要求,上海提出力争上半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较去年同步增长10%。其中,一季度计划投资400多亿元;第二季度计划投资600多亿元。
对于在建项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朱表示,有必要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
,全力推进在建项目增加有效投资,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对于计划新开工项目,则是要加大协调力度,优化审批事项,推动重大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同时,“按照时间相对集中、类型相对统一的原则,分批次举行集中开工,进一步提高重大工程开工宣传显示度,有效发挥重大工程投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朱剑豪说。
“投资从当前看是需求,从长期看是供给。”华源表示,扩大有效投资是优化供给结构的重要支撑。
在2020年10.3%高增长的基础上,2021年预计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