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连续几个季度萎缩。近日,深圳一家千亿公募的投资总监发表了一篇“万字长文”,呼吁“适度增加基础设施投资”。
这位投资总监在公募行业从业20年,每当市场敏感时,他都善于在深长的文章中畅所欲言。2019年初,他发文《致终将到来的牛市》。时隔三年,他又一次用近万字对“稳增长”进行了深入思考。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适度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不会造成短期债务违约压力。”他上诉了。究其原因,其短期正效应远大于长期负效应,是综合权衡后必然的现实选择。
万字长文聚焦“稳增长”
早在2001年国内第一只公开发行基金问世时,邹就加入了融资基金。作为荣通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他也是业内为数不多的仍在投资一线奋斗的老兵。
这可以从管理基金的尴尬股看出。以邹最大的基金为例,其规模连续几个季度萎缩,保利发展成为第一只尴尬股,占比超过10%。其他如三一重工、华新水泥等都是典型的基建股。
在过去的几年里,邹常常用长篇文章与时间对话。除了上面提到的《致终将到来的牛市》,2020年3月,8000字长的文字将讨论新老基建;2021年2月,又发出8000字“干货”,探讨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新常态。
2022年初,在资本市场对稳增长政策充满质疑的时候,邹Xi再次用9000多字分享了自己的深刻思考。3354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周期性波动的压力之下,稳增长成为政策决定的选择和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有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义,政策的决心毋庸置疑,稳增长势在必行。不过,资本市场对政策的方向、力度和效果存在一定的疑虑。”邹伟说。
底层逻辑是,为了达到政策效果,“稳增长”政策将重点放在与房地产基础设施相关的投资上。考虑到历史上这种投资的后遗症,资本市场普遍担心其可行性。
但在邹看来,这种对资本市场的理解,本质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待“新发展阶段”和“稳健增长”,认为“稳健增长”会影响“重组”的效果,积累新的风险。
邹认为,如果赋予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新的机制内涵,同时做好控制风险的“减法”和“加法”,就能在保持体制改革和风险处置成果的同时,确保中国经济长期实现5-6%的稳定增长。
如何看待房地产和基建?
纵观这篇近万字的长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宏观经济和政策的深刻思考。面对经济下行,“稳增长”论再次成为持续关注的热点,2022年初以来以房地产、基金为代表的板块也展现出韧性。
不难发现,邹管理基金的尴尬股,他的尴尬股也有阳光电源、当代安派科技有限公司等“跟踪股”,但他从未放弃三一重工等基建股,保利的发展最早出现在去年三季度。
2017年以来唯一一只没有进入邹视野的地产股,为什么短短一个季度就成为他第一只尴尬的股票?对于房地产行业,他用万字长文表达了房地产投资稳步增长的路径选择和政策效果。
要有效实现“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既要着眼于商品房市场做“减法”,盲目降低居民部门杠杆率,
邹Xi预计,2022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投资将触底,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预计房地产投资工作量将提振6-8个百分点,对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预见,房地产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将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更好地打造新机制,旧机制将被打破。”邹表示,房地产市场将摆脱过去历史阶段“一放就热、一管就冷”的局面,进入长期稳定运行状态。
对于基础设施投资,邹Xi认为,要厘清隐性债务问题的本质,加强债务化解,着力推进城镇化,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确保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和可持续性。
邹Xi预计,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6-10%的增长率。从时间节奏来看,预计2022年一季度将有大型项目落地,实现可观的实物工作量,为一季度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相较于三年五年之前,基建投资的效率、地方政府的财力承受程度和基建投资的中长期效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适度加大基建投资不会形成短期的债务违约压力。”他称。
相关报道
中信建投:政策边际放松或使新老基建、房地产产业链最先受益
国泰君安证券: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基建投资或迎开门红
海通证券:稳增长的基建亮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