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研究所有底层OS技术,智能座舱OS技术,包括智能驾驶OS技术。”
10月的最后一天,在“龙湾”研究院总部,吉利汽车召开新闻发布会。拥有自主品牌的国内领先汽车企业——向外界展示了未来五年的全部技术战略和储备:
一是涵盖所有动力总成系统的动力品牌“雷神动力”,其全新混动平台号称“核心技术完全超越日系”;二是全球智能的“一网三制”,以智能架构为基础,围绕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卫星网络,构建了自研体系和生态联盟。
智能汽车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吉利终于交出了一份相对完整的答卷。从能源驱动的角度来看,吉利布局了混合动力、纯电、新燃料(甲醇)、极速换电等多条路径。从智能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吉利在智能架构、芯片、操作系统、自动驾驶软件等方面进行全栈自研。
汽车边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宽,吉利试图抓住最关键的部分。“我们需要思考汽车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核心是厘清背后的真实逻辑。董事长(李书福)说,‘你应该抓住牛的鼻子。’牛的鼻子首先是智力。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面向未来,吉利雄心勃勃。在发布的9个“龙湾行动”中,吉利在研发、产品、减碳、金融等方面提出了中期目标。最直观的数字是:五年内推出25款智能新能源新产品,2025年集团总销量达365万辆,海外销量达60万辆,研发;d投资1500亿元,实现自动驾驶全栈自研。
“吉利正站在一个临界点上。”甘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对于这家在过去二十年里取得了许多显著成就的汽车企业来说,过去是前奏,汽车行业正在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吉利走在前列,已经起航。
混成头阵。
“雷神动力”是吉利最新的动力品牌,其矩阵包括:雷沈青Hi X混合动力系统、高效变速箱、高效发动机和新一代电驱动装置“E Drive”。
其中,混动系统即沈磊擎Hi X是核心部分,可以直观地反映吉利混动技术的表现。据说它集合了六大混合产业的“天花板级”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在核心技术上,“完全超越日本混动”。
吉利给出了几个关键指标:发动机热效率为43.32%,全球量产混动发动机最高水平;该变速器最大输出扭矩为4920Nm,扭矩质量比为41nm/kg,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紧凑的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节油率40%,油耗低至每百公里3.6L,全球领先.
从油耗表现来看,雷Hi X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需要指出的是,每百公里3.6L只是目前混动系统测得的油耗值,搭载该系统车辆的真实油耗也会与车型的具体情况相关。
据介绍,这款混动系统的“看家本领”是全速并联,能以20公里以上的速度进入并联模式,远低于日本车至少70公里的并联速度,系统效率可提升20%。
在这些核心指标上,吉利研究院的团队至少在短时间内做到了极致。甘佳悦透露,混合动力系统原本计划在今年6月发布,但他在初步阅读后表示“肯定不会”。“经过几轮比较,确实不错。但是没有被别人推,我们马上就推了——。我认为我们的产品应该是终极的。到那时,再推一次。”
在自主品牌车企中,吉利推出下一代混动系统显然不是最早的,这就要求他们生产出参数优秀的产品,才能突出重围,从后面来。去年以来,很多车企都发布了自己的混动系统或技术,比亚迪推出DM-i,长城汽车推出柠檬混动DHT,长安汽车推出蓝鲸iDD,奇瑞汽车也发布了鲲鹏DHT.
随着节能减排任务的日益紧迫,混合动力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去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到2025年,混合动力汽车在燃油车中的销量占比将达到50%-60%,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将达到40%左右。
未来几年,混合动力技术将是各大车企竞争的重要“战场”。
多条技术路线同时开发。
混合动力并不是唯一需要布局的方向。
按照吉利汽车的规划,到2025年年销量将达到365万辆,其中65万辆为智能纯电品牌,也就是说吉利、柯灵、几何三大品牌年总销量将达到300万辆。据甘家悦统计,在300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纯插电式混合动力)占比30%,达到90万辆。
根据规划,未来三年将有超过20款车型搭载沈磊擎混动,实现主流混动细分市场销量第一。不过,关于销售目标,甘和他的团队尚未明确表态。
“我们要时刻注意曲线的变化。——燃油车成本与节油率成本曲线有一个交汇点。当交汇点出现得更快时,混合动力汽车就会开得更快。”他说:“先布局一个平台,随时可以切换。”
>纯电汽车和插混汽车,在上海这样的限牌城市享有新能源汽车的专用额度,吉利在这方面有着更为清晰的规划,到2025年年销量会达到155万辆。目前,吉利汽车旗下有两个纯电品牌:极氪和几何,此外还有吉利、领克这样已经有一定积累的主流品牌,它们都将进行新能源的渗透。
吉利方面强调,一直在深化“三电”技术领域的布局:电池方面,吉利威睿已全面掌握模组和Pack技术并实现批量生产,同时具备电芯设计能力,联合宁德时代成立时代吉利等合资电池工厂;电驱方面,应用800V,打造基于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控制器和高效油冷电机,综合效率超过92%、最高功率超过475kW。而吉利自研自产的碳化硅功率芯片,也将于2023年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在纯电汽车领域,吉利还布局了换电技术,据称,全新的换电出行品牌将很快推出,到2025年会陆续上市五款可换电的智能纯电产品。
早在2017年吉利就开始上马换电项目,最早在吉利科技集团孵化,今年才转至吉利汽车体系。淦家阅认为,换电的便捷性将在运营端发挥很大的优势,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补能方式,换电会更快地推动纯电汽车的应用。“未来运营车至少有1000万辆以上的市场,我觉得换电在未来三五年都是一个大方向。”
除了混动、纯电和插混之外,吉利还走了一条很小众的技术路径——甲醇汽车,这是吉利在新型燃料领域最重要的布局,已经深耕16年。尽管公众知名度不高,但吉利的甲醇汽车已经在西安、晋中、贵阳等多地规模化运行了2.7万辆,总运行里程超80亿公里。
现在,甲醇汽车也即将迎来商业化的关键一步:2022年,吉利将推出“雷神智擎甲醇混动”车型,百公里醇耗在9L左右,醇耗降幅超40%,每公里的出行成本低于三毛钱。
智能化全速布局
汽车的架构分两块:机械架构、电子架构。
传统车企在机械架构方面已经积累了自主研发的经验,现在进入升级阶段,例如吉利发布的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便是对传统动力系统的升级。相比较而言,电子架构对于车企来说是更为陌生的领域。
但吉利已经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去年北京车展期间,吉利发布了全新架构——SEA“浩瀚”,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机械架构,也囊括了庞杂而开放的电子架构。
这次,淦家阅重申了吉利在电子架构方面的“野心”。“基础架构搭好以后,车的体验最重要。”淦家阅指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一系列移动终端场景,未来都要做好服务,“我们要把底层OS技术,智能座舱OS技术,包括智能驾驶的OS技术,全部自研。”
吉利布局的核心领域,主要是三个:芯片、软件操作系统,以及大数据。
目前,在完成车规级认证后,吉利“芯擎”科技自研的智能座舱芯片SE1000明年即将量产,这将成为中国第一颗7nm制程的车规级SOC芯片。后续,芯擎还将推出5nm制程的车载一体化超算平台芯片,以及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在实现L3级智能驾驶的基础上实现“算力可拓展”,满足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算力需求。
“芯片,是未来智能核心中的核心。”淦家阅表示。
在软件操作系统方面,吉利在电子电气架构、整车基础软件、智能座舱软件和自动驾驶软件上全栈自研,同时,应用SOA服务架构,对外开放1000多个API接口,为用户打造差异化的应用服务。
“这么多年来,整个行业的资源浪费很大,每一个车子以前都要研发5-7年,都要开发一个架构。如果把底层架构做到最好,就像苹果生态一样,大家都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再把上层应用做到差异化,这样汽车的质量会越来越好。”淦家阅表示,基于这个逻辑,吉利把重金打造出来的浩瀚架构对外开放,还能进行迭代。
智能汽车软硬件体系下,数据才是用户体验进化的源动力,而力争搭建生态的吉利,对数据的理解也不局限在用户身上。
为实现更好的智能驾驶体验,吉利自建了地轨卫星高精度导航系统,据悉,其目前已完成305座高精时空基准站的部署。按照计划,2026年前,它将完成物联通信卫星及导航增强低轨星座组网,实现“全球无盲区”的通信及厘米级高精定位覆盖。
此外,由吉利测绘采集的高精地图,将在2023年覆盖全国,未来将持续为吉利的科技生态网提供数据和算法验证。
产品技术力做好再谈品牌
吉利向外界展示了一幅技术宏图。
但技术与市场之间,有时还存在着一条无形的鸿沟。综合来看,吉利的技术储备一定是不差的,在自主品牌阵营中甚至可以算相当出彩,但市场的反馈却不如技术表现得那样惊艳。一方面,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吉利汽车的表现相对一般;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上,吉利也鲜少“炸场”,股价走势一直中规中矩。
在与数家媒体交流的过程中,淦家阅并没有回避当前遇到的难题。“几何之前做得是不好,但咱们要直面问题,不好,不是因为战略,战略定对了,是执行层面,资源匹配上有没有做到位。”淦家阅表示。
他今年升任吉利汽车集团CEO后,亲自管理几何品牌。“几何的产品竞争力是可以的,只是我们以前还是没有做好几个事情。”淦家阅归纳,主要是研发资源、经销商资源和人力资源上没有匹配到位,他上任后,先是将几何品牌独立,把几何与吉利的研发体系分开,然后为了留住能力出色的销售人员,他又特批费用给他们发保底工资,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抓住这几点,几何的订单已经超过1万台了。把短、中、长期的规划全部做好,几何30万台,还是可以的。”淦家阅自信表示。今年1-9月,几何总销量同比增长192%,9月订单首次过万,第三季度累计订单量26330辆,环比增长97%。尽管与一线新能源品牌相比还尚有差距,但改变已经显而易见。
他对集团2025年的销量目标同样有信心。“我们规划很清楚,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拆解来看,吉利汽车本身有110、120万辆的量,通过转型、产品力提升,能上涨至130万辆,而更大的增长点在于领克。“领克这几年,大家非常认可,我们要做得更加好一些,领克肯定是要跟合资品牌去竞争的,这个目标我们非常自信。”
在淦家阅看来,技术决定产品,只有把产品力技术做好,才有机会谈品牌,如果连产品力技术都做不好,谈品牌连机会都没有。
在资本市场也是同样的道理。淦家阅打了一个比方,“资本平台是一个面,下面是柱子。”柱子如果做不大,上面的面迟早要塌掉。“吉利务实的风范一定要坚持下去,先把柱子做好。我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学不到的,在文化底层,在真正的潜意识里。”他表示。